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5章 213【科舉改革設想】(為盟主“Bir,朕,王梓鈞,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學畢業。而且,我雖然不承認他們的功名,但又不是不讓他們做官。在座的諸位,也不可能重新去讀小學。但是必須說明,正經讀完小學、中學的讀書人,今後做官的提拔速度更快!”
“總鎮是要廢除科舉?”李邦華問道。
“怎麼可能廢除?”趙瀚解釋說,“現階段的法子,只適合小範圍。今後地盤大了,肯定要恢復科舉。我的想法是這樣的,一個讀書人,先小學畢業,再中學畢業,就可參加一府之科舉,相當於如今的道試。道試錄取,便為秀才。若是學校,或者縣鎮級衙門,職務出現空缺時,可由知縣組織公考,有秀才功名便可參加。缺多少官吏、老師,便錄取多少秀才,而非錄取一堆秀才等著做官。”
其實就是縣級公務官考試,以及學校招考老師。
龐春來、李邦華對視一眼,都在思考其中的利弊得失。
秀才功名就能參加公考,恐怕並不一定受歡迎。因為所謂公務官,其實就是古代的吏員,大部分士子是看不起吏員的!
龐春來說出這個顧慮。
趙瀚笑道:“無論文吏、皂吏,只要政績卓著,便能一直升遷。士子看不起吏員,一來文吏無法晉升,二來皂吏實屬賤役。只要可以繼續升遷,怕有無數秀才爭當吏員。如今不正是如此嗎?便是大明舉人,在我治下,都願從吏員做起。”
蕭煥問道:“舉人、進士也這樣?”
“是的,”趙瀚點頭說,“無論秀才、舉人,還是進士,我都不會給予任何優免,考上進士我也不會直接放官。舉人有資格參加省級公考,按照公考名次和實際官缺,可以直接做府衙小官,最高可擔任縣級佐二官。”
“不異地為官嗎?”李邦華突然插話。
趙瀚說道:“必須異地為官,但是省內異地,只要跨府就可以,跨省做小官太不近人情。當然,升至主官之後,必須跨省調職。”
“進士呢?”李珂問道。
趙瀚說道:“進士有資格在全國範圍內,參加任何一個級別的公考。但是,依舊不能直接做七品及以上官員,必須先做佐官以鍛鍊能力。若在中樞升遷至七品,須外放為知縣進行歷練,別想著考上進士就能一直做京官。”
眾人面面相覷,都為今後計程車子感到憂傷,那得捲到什麼程度啊?
可大明取士就不卷嗎?
特別是到了明朝中後期,雖然進士都能做官,但好多隻是無權無勢的閒職。
其中當屬京官混得特別慘,京城物價本來就貴,還得自己租房子住,又沒能力吃拿卡要。全靠那點死工資過日子,養活自己都困難,也不知哪年能獲得重用。
而趙瀚的改革就是,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一種學歷,有資格參加各種等級的公考。
官府缺多少職位,公考就招幾個人,沒被選上的自己該幹嘛幹嘛。
你可以先找其他工作,等著下一次公考,不耽誤朝廷,也不耽誤自己。
趙瀚又說道:“統一天下之後,若是等著做官的讀書人太多,還應當設定年齡限度。七品官做到六十歲必須致仕,五品官做到六十五歲必須致仕,三品官做到七十歲必須致仕。超過三十五歲,不可再考舉人!”
這一切,都是為了避免冗官冗員。
只要你坐上了龍椅,讀書人的適應性很強,別搞得太過分就可以。
比如朱元璋,一度廢除科舉十年之久,天下士子除了罵幾句還能幹啥?後來恢復科舉制,也不是士子罵來的,而是朱元璋自己糾正的。
起因是朱元璋發現科舉有弊病,選拔出的官員沒有經驗,幹啥啥不行。於是廢除科舉,搞舉薦制,舉薦出的官員一上任就能做事,等於把培養官員的責任交給社會。
誰知舉薦制還不如科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