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六章 嘴嚴,霓裳鐵衣曲,克里斯韋伯,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殿下說的不錯,兩軍未曾交手確實勝負尚未可知!王文佐笑道:但當初隋煬帝三徵高句麗皆不勝,而高句麗每次明明打贏了還是遣使者乞和,你知道為何嗎?王文佐並沒有等待中大兄皇子的回答,徑直道:因為高句麗打贏了是民窮財盡,府庫空虛;打輸了是亡國滅種,宗廟為墟!
面對王文佐的自問自答,中大兄皇子不禁啞口無言,作為執政倭國長達二十年的政治家,他當然知道王文佐方才那番話雖然咄咄逼人,但卻是鐵一般的事實。
如果僅僅從軍事上來分析,高句麗在三次戰爭中都贏得了輝煌的勝利,是大贏家;但如果從外交和政治的角度來看,高句麗卻是徹頭徹尾的輸家,作為一個方興未艾的地區小霸,與隋朝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爆發直接的軍事衝突無論是輸還是贏都是失敗,王文佐舉這個例子無疑是在提醒中大兄皇子與大唐開戰的後果,無論是贏是輸,對於倭國來說都是一場無法接受的災難。
呵呵!中大兄皇子強笑兩聲:方才在下失言了,還請貴使見諒。扶余豐璋窮極來投,便如飛鴿入袖,鄙國素來以佛法治國,舉國上下皆習佛法,欲效法佛祖之慈悲罷了!
王文佐聞言笑了起來,原來中大兄皇子方才那番話卻是用了佛經中的一個典故:釋迦摩尼在未曾成佛前有次外出,正好遇到一隻鴿子被鷹追逐,逃入釋迦摩尼袖中,釋迦摩尼便將鴿子藏入懷中保護起來。鷹便對釋迦摩尼說:你大發慈悲,救了鴿子的性命,難道要把我餓死嗎?釋迦摩尼便回答:我不想鴿子喪命,也不想你被餓死,我願意用與鴿子等重的肉作為交換。說罷於是他就拿了一個秤,把鴿子放在秤的另外一邊,然後自己用刀開始割自己的肉。說來也奇怪,鴿子本來不重,但是釋迦摩尼割了好多肉還是沒有使得秤平衡。最後他自己跳進秤裡面,秤砣終於平衡了。
中大兄皇子引用這個典故顯然是把扶余豐璋比作那隻鴿子,把自己比作釋迦摩尼,王文佐比作那隻鷹,詢問自己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保住扶余豐璋。
殿下,既然您引用佛經,那我也舉一個例子:春秋時,漢東有一徐國,地方五百里,其王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楚文王恐其害己也,舉兵伐徐,遂滅之。這個故事你應該聽過吧?
韓非子的五蠹?
不錯!王文佐笑道:不過徐王行仁義而亡國並非仁義用於古而不用於今,而是因為徐王只是一個普通諸侯,而非方伯!
貴使何意?
韓非子的五蠹中原文為文王處豐鎬之間,地方百里,行仁義而王天下,然後與徐王行仁義做對比。但卻沒說文王雖然只有百里之地,卻是當時商朝在西北的方伯,有鎮守一方之權,行仁義懷戎狄本就是他的分內之事;而徐王雖然有地方五百里,但卻只是一個普通諸侯,他行仁義引來三十六國朝貢,就超出了自己的本分,不亡何待?
王文佐這番話頗有深意,古代中國的政治行為是包裹在禮樂話語之下的,不能簡單的從字面意思理解。比如史書中說文王行仁義,徐偃王行仁義,並不是說他們對老百姓很好,統治者很善良,很講道義,而是說統治者對周邊地區弱小國家(通常是蠻夷勢力)採取比較平等的外交政策,比如聯姻、通商、拉攏、分化,而非軍事驅逐征討、政治排擠、劫掠、侵吞。
所以文王行仁義懷西戎是指文王採取各種外交策略,與西戎各部落結成了反殷商的同盟,其後的武王並利用其力量消滅了殷商。而徐偃王行仁義則是他也企圖結成以徐國為中心的一個同盟(從後果來看應該是針對當時楚國),引起了當時的楚王的戒備,派出軍隊消滅了徐國。
我明白了!中大兄皇子笑了起來:您的意思是除非我是貴國的方伯,否
則便無權行仁義?
如果殿下只是對貴國百姓行仁義,這當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