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一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0章 大會戰,三國第一狠人,東一方,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九月秋風起。
天氣迅速的轉涼,今年的冷氣來得尤為猛烈,在漢中都感受到氣溫的驟降,該是秋高氣爽的時節,卻彷彿已經入冬一樣。
漢末小冰期,每年都冷得快。北方最寒冷,這是漢末的大環境。好在益州和吳國的地理位置,是比較偏南的區域,雖然氣候寒冷,一切都在掌控中。
南鄭城外,吳軍營地。
陸玄穿著厚實的衣袍,在營中巡視營地,安撫患病計程車兵。這段時間天氣驟降,許多士兵感染風寒,好在之前陸玄留下了張仲景,讓張仲景在舒縣編纂醫術,教導學徒,培養更多的醫家子弟。
恰是有張仲景的安排,陸玄的軍中,有大量張仲景培養出來的軍醫。士兵出現風寒,陸玄就果斷採取措施治療,在最短的時間內壓制了風寒。
陸玄巡視營地的時候,有士兵來到陸玄的身邊,稟報道:“大王,有張尚書送來的書信。”
“知道了。”
陸玄點了點頭。
他巡視完患病計程車兵,以及之前交戰的傷兵,才回到大帳內,拿起了張昭送來的書信看。
陸玄遠在益州,張昭負責處理國內的政務,仍然會安排人定期送來書信。
書信中,都是重大事情,是關於吳國的政務。
張昭這一次的書信,開頭是關於今年秋收的。今年的吳國,依舊獲得了豐收,糧食充足。只是在書信中,還提及了一則訊息,今年夏天的吳國,南方普遍酷熱,比往年熱了很多。
陸玄看到這,神色有些嚴肅。
夏季酷熱,到寒冬時又酷寒,這是漢末氣候的典型特徵。因為小冰期的原因,氣候很極端,使得百姓生存的環境更艱難。
由此判斷,這個冬天的大漢朝,不論是袁紹的晉國,亦或是曹操的秦國,乃至於陸玄的吳國,恐怕寒冬都有大規模的寒潮發生。
這會很棘手。
陸玄按捺住心思,繼續往下看,後續的訊息是關於諸葛亮的。
諸葛亮被陸玄任命為南京縣令,負責營造新都南京,已經完成新都城的建造。一應的王宮、宗廟、祭壇,城內諸多的署衙,全都修建了起來。
現階段開始了一部分的搬遷事宜,主要是一些百官的家眷,先一步往南京搬遷。除此外,一部分的卷宗也開始朝南京城送去。
現如今的卷宗資料,都是紙質版,不再是竹簡,減少了很大的開銷。
即便如此,各項物資運轉也不容易。
下一步等陸玄回去,才會遷徙吳國的宗廟、百官這些。
陸玄看完後,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諸葛亮辦事果然靠譜。
張昭在書信的末尾,也提及了諸葛亮治理的南京城,政通人和,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百姓安居樂業,一派王道樂土的景象。
不愧是諸葛亮。
陸玄眼神愈發的讚許,雖然諸葛亮的年紀不大,可是諸葛亮的能力已經凸顯。在治理內政上,諸葛亮完全是開掛一樣,天賦簡直是絕頂。
陸玄看完了書信,又思考著年底寒冷的事情。
這件事必須要準備。
陸玄鋪開了白紙,提筆寫信,囑咐張昭早早應對今年的寒冬。一方面,要準備安置可能出現的流民,雖然吳國的流民很少,也必須有備案。
另一方面,要準備救濟百姓的賑災物資。
最後,是寒冬時期的疫病注意事項,以及張仲景負責的醫師方面,進一步加強醫師的培養。
自從之前招攬了張仲景,陸玄全力支援張仲景編纂醫書,而且支援張仲景建立更大的醫館,培養學徒,救治病人。
醫家子弟,紛紛雲集在吳國。
普天之下,陸玄的吳國內,醫家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