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一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2章 紅薯王,三國第一狠人,東一方,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曹操看到扛著鋤頭的百姓,迫切說道:“大王,別耽擱了,開挖吧。”
“對,抓緊時間。”
郭嘉早就想要知道,畝產三千斤的紅薯,到底是什麼樣的模樣。他乾脆捋起袖子,說道:“大王,讓我來,給我一把鋤頭,我自己來。”
荀彧搖了搖頭,笑說道:“奉孝,你就別自己去了,免得挖壞了紅薯。如果真的是畝產三千斤的神物,不能浪費了,不能破壞了。”
其它的一個個人,也都請求立刻開挖。
周圍百姓,紛紛看過來。
所有人神情激動,期待著紅薯的問世。除此外不遠處紅薯田的周圍,也雲集了無數的百姓圍觀,
陸玄收回目光,看向諸葛亮,吩咐道:“開挖吧。”
“開挖!”
諸葛亮高聲下令。
一聲令下,早就拿著鋤頭的百姓直接開挖。
紅薯的栽種,都是起了壟土,紅薯是栽種在壟土中。這樣的栽種方法,從春秋末期,就開始了,名為壟耕種植法。
所謂的壟耕種植,不是複雜的技術,簡而言之,是土地挖一遍後,形成一高一低一高一低的間隔。高的泥土是壟,壟和壟之間是溝。
農作物種在壟上,產量比種在一塊平地上更高。
其原因,是堆起來的壟土更厚,旁邊又有間隙,有利於作物生長。尤其是壟土比水溝更高,光照程度更好。等下雨的時候,溝槽也能排水防澇。
這樣的耕種方式,在第二年栽種時,可以重新調整,壟變成溝,溝變成壟,確保土地能恢復,不至於一直消耗土地裡面的肥力。
看似很簡單,可是就這麼個最簡單的壟耕種植,擱在後世的歐洲區域,十七世紀才開始推行。
道理簡單,一看就明白。
實際上要捅破這一層窗戶,不是件輕鬆簡單的事情。為什麼華夏種田技能,一直都站在大氣層,俯瞰所有國家,就是因為種田的技能從上古時期就伴隨著,一直銘刻在骨子裡。
如今的紅薯,也採用了這樣的耕種方法,全都栽在壟土中,甚至紅薯枯黃的藤蔓一割掉後,就露出了冒出頭的紅薯。
一名百姓率先下鋤,一鋤頭挖下去,往上一提,剎那間兩個大紅薯暴露出來。
轟!!
周圍無數人瞬間議論。
不論是官員,亦或是百姓,看到挖出來的兩個大紅薯,全都震驚了。
“好大的紅薯,這個紅薯恐怕有四斤多。就這個紅薯,在天災沒糧食的時候,都能讓三口之家煮湯吃一天了。”
“看樣子,畝產三千斤問題不大。”
“快看,還有更大的,恐怕不低於六斤重,絕對能達到。”
百姓和官員議論了起來。
在所有人的議論中,曹操像是兔子一樣,一瞬間就躥了出去,跑到最前面最大的一個紅薯旁邊,雙手捧著最大的紅薯跑回來,高聲道:“大王,快稱一下有多重?”
陸玄一招手,就有人拿了秤過來,迅速的稱重。
“六斤六兩!”
負責稱重的人,一瞬間就看向陸玄,高聲道:“恭喜大王,賀喜大王,紅薯六斤六兩,這是上蒼賜福,是大王的恩德感動了上天。”
郭嘉、張昭、荀彧和周瑜這些人,一個個都盯著六斤重的紅薯看。
無比的震驚!
無比的稀奇!
“恭喜大王,賀喜大王。”
“大王發現的紅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必然讓無數百姓不受飢餓威脅。”
“大王聖明!”
所有人都震驚了。
紅薯的產量,實在是太高了。只見農田裡面,一株株的紅薯藤割掉後,不斷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