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章:穩固發展【二合一】,大魏宮廷,賤宗首席弟子,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有一部分便派到邯鄲駐守,駐紮在山陽的軍隊並不多,因此,他也希望能將山陽軍擴充成「五萬編制」的軍隊——魏國目前的一線正規軍,幾乎都是五萬人編制。
而與此同時,已返回安邑的桓王趙宣,亦遭到了這些人的騷擾。
不過相比較燕王趙疆,桓王趙宣的性格較為內向收斂,當然做不出似他四哥趙疆那般直接將前來拜訪的賓客趕出府邸的事,於是他索性裝病不出,對這件事不發表任何意見。
這兩位駐邊的王爺袖手旁邊,這讓梁郡的貴族與世族們又是氣憤、又是洩氣,雖然說新君趙潤尚有趙弘禮、趙弘璟、趙弘殷等兄弟,可問題是那些位王爺與那位新君的關係並不親近,插不上什麼嘴啊。
想來想去,這些貴族世家子弟又去拜訪了安陵的趙來峪,即趙潤的三叔公。
畢竟這些年來,皆是趙來峪在從中調和趙潤與國內貴族的矛盾。
而對於這些人的來意,趙來峪表示十分詫異,他笑著說道:“朝廷遷都,肯定是為了更好使我大魏得到發展,而只有我大魏變得更加強盛,諸位才能得到更大的利潤,因此,老夫以為應該諸位應該支援才對。……至於遷都一事對諸位的影響,老夫不明白,三川郡那邊多的無人荒置的土地,只需買下一塊地,將家業逐漸轉移到三川郡即可,這有什麼影響麼?”
聽了趙來峪的話,梁郡的貴族世家們目瞪口呆。
對啊,咱們有錢啊,到三川郡買塊地將家業搬過去不就完了?何必在這種事上跟朝廷交惡?
於是乎,幡然醒悟的梁郡貴族們,一窩蜂地湧到了三川郡,準備在三川郡購置土地。
這讓戶部尚書楊宜樂地合不攏嘴。
想想也是,三川郡的土地,很多都是人煙罕至的荒地,這種荒地如今居然能賣出去了,這對於戶部而言,簡直就是一筆飛來的橫財。
想及此事,戶部尚書楊宜也顧不上氣惱兵部轄下的駕部搶走了本該屬於他戶部的「全國路網」的利潤,美滋滋地與僚官商議,三川郡的哪些土地需留做牧場、哪些可以出售,且以什麼價格出售。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買賣土地的利益實在太誘人,因此,戶部尚書楊宜尋思著是否能將「伊川」、「川中」、「盧氏」一帶的土地也賣了,畢竟這些目前的偏遠地區,除了以放牧為生的部落川民還在那居住以外,幾乎是百里不見人煙,荒涼地很,若能將這些荒地變作摸得著、看得見的金錢,這能大大地使戶部官員心安。
誰讓那位新君準備於全國築建路網,而且還要配備軌道馬車,前一陣子戶部的官員們大致估算了一下所需的花費,就有幾名官員面色蒼白昏厥當場。
而如今,那些前一陣曾因為國庫儲金一事而驚慌失措的戶部官員們,可謂是春風得意——只要國庫內仍有充足的資金,這些官員就心中安穩;反之,他們可能茶飯不思,憂鬱寡歡。
不得不說,就因為趙來峪的一句話,國內的貴族、世家們,再沒有抗拒朝廷遷都的意思,頂多就是抱持著不滿說兩句:放著大梁這等傳承百餘年的繁華城池不要,居然要遷都到三川郡那種荒置落後的地方,真不知道朝廷與那位新君在想什麼!
相比之下,反而是梁郡的尋常百姓抗議人更大。
莫以為同樣在魏人之間,就沒有所謂的輕視,事實上,一直以來居住在王都大梁的魏人,在看待其他地方同胞的時候,難免都擁有一種優越感,儘管這些百姓當中絕大多數連貴族都不是。
而如今,得知朝廷即將遷都雒陽,大梁日後將失去作為王都的殊榮,大梁附近的百姓坐不住了——其實帶頭的,主要是一位家境並不殷富的小貴族、小世家,以及一部分在博浪沙港市投入了大量金錢的豪紳。
這些人,當然是翻不起什麼風浪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