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章:百家爭鳴【二合一】,大魏宮廷,賤宗首席弟子,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也難怪,畢竟名家跟縱橫家的關係很不錯,像某些知名的說客,比如齊國的著名說客「馮諼」,就兼名家、縱橫家兩家的學術理論。

繼縱橫家之後,雜家、小說家、農家等等,亦陸續派各自的代表出場。

不過在現場很多人看來,這些小家學派純粹就是來混臉熟的,要麼是不能符合魏王趙潤「使國家富強」的要求,要麼就是本身的思想就有問題。

就比如雜家,號稱「兼儒墨、合名法」,將儒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其他學派的思想一鍋燉,說得好聽是集合眾說、兼收幷蓄,但事實上,這本身就有問題。

就比如說,儒家的「愛」跟墨家的「愛」,一個提倡區分物件、區分階級的仁愛,一個提倡不分物件、不分階級的仁愛,這本身就是對立的,如何兼收幷蓄?

再比如儒家講究以禮治國,仁情高於法律,而法家提倡依法治國,法律高於一切(實際上還是有保留的),這兩者又如何兼收幷蓄?

於是很遺憾地,雜家很快就被淘汰,連候選名單都沒能被列入。

跟雜家一起被淘汰的,還有小說家。

小說家,說白了就是收集名人軼事、民間流傳的,雖自成一派,但說實話確實對國家沒有什麼裨益,只是讓民間百姓多了一種娛樂的方式而已。

這個學派被淘汰,諸學派子弟一點也不意外。

至於農家,這個學派被淘汰,就有點戲劇化了。

農家的思想很簡單,就是「重農桑、足衣食」,在這一點上,其實儒家也是支援的,可壞就壞在,農家思想中有一部分類似墨家思想,提倡讓君主下田耕種,瞭解百姓疾苦,這一點,儒家就不能接受了。

傳統儒家對農事的看法是:我知道農耕的重要性,並且堅持認為一個國家想要強大,絕對不能疏忽農事,但我本身不會去務農,因為那是下等人做的事。

於是,農家也被淘汰。

而在此之後,便是儒家與法家,也是這是盛事中最最讓人矚目的。

其實儒家與法家,在某些方面還是有相同思想的,即維護王權,而彼此最大的矛盾,則在於「以禮法治國」還是「以國法治國」。

至於兩者延伸的思想中,儒家認為特權階級享受特權,而法家則認為,法律之下人人平等——在這一點上,法家還是有所保留,即忽略了君主,即所謂的「君王之下、王法人人平等」,因為他們需要得到君主的支援。

而這也導致,法家被儒家攻殲這一點時,往往都啞口無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