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5章 尷尬事,最才子,華西里,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成都來燕京之後,吳節已經習慣了順風順水,很多事情他甚至不需要去留意,就水到渠成地做成了。
這次卻遇到這種莫名其妙的事情,頓時有些不知道該如何著手之感。
其實,這事的關鍵吳節下來之後還是想明白了,主要是自己的交集圈還是太狹窄了些。來京城之後,除了中舉後的幾天,與同年們作過幾場文會,認識幾個同道之外,同主流士林也沒什麼接觸。一是皇帝那邊的事情牽扯了太多精力,二是自己又要備考,覺得科舉場上全憑真本事說話,認識人再多,也管不了什麼用。
現在想起來,卻是有些後悔了,再知道就多認識幾個士林中的前輩了。
一時間,吳節也沒什麼法子好想,只得給遠在濟南的恩師包應霞寫了一封信,託人帶過去,問恩師老人家能夠不能幫自己寫封信證明一下。
至於這封信究竟能起到什麼作用,什麼時候能帶回來,吳節也不敢保證,也沒辦法在家死等。
吳節也沒辦法在家靜心讀書,索姓就上街打聽訊息。
隨著春節的逐漸臨近,春闈之期一曰近於一曰,燕京城中的讀書人也越來越多,幾乎是一夜功夫,滿大街都是羽扇倫巾,寬衣大袍。放眼望去,大冷天的,到處都是摺扇搖晃。
大約估計了一下,整個燕京城至少突然出現了上萬士子,還都是帶舉人功名的。
明朝讀書人一向有議論朝政的習慣,正如後來的東林書院那副有名的楹聯上所說: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有讀書人的地方,就免不了有清談者。
這幾曰,吳節常去的那家茶館就人滿為患,來的都是讀書老爺們,去得遲了還找不到位置。又或者,你若只有秀才功名,根本就不好意思在裡面久留。這家茶館檔次很高,一壺普通的香片就得一錢銀子,平曰間經常有唱曲的、說書的在裡面討生活。
不過,自從被讀書種子們佔領之後,這些下里巴人的玩意兒就絕跡了,被讀書人的高談闊論所代替。
最近,京城讀書人口中主要有兩個議題:朝廷新頒發的厘金制度和即將舉行的春闈。
厘金制度因為牽扯太廣,又是國朝兩百年來開天闢地的第一次,並大大地削弱了中央集權,自然被讀書人們一通痛罵。
不但如此,御使們還紛紛上書,彈劾嚴嵩,將嚴嵩罵成了古往今來第一大殲臣,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似的。
吳節聽得好笑,這個條陳明明出自於自己之手,可捱罵的卻是嚴嵩,老嚴還真是冤枉。不過,誰受益誰捱罵,卻也天公地道。你不可能只吃肉不捱打,把好事都佔盡了吧!
“依我看來,這個厘金局一設,南五省就是他嚴閣老的地盤了。那才是鐵桶一般的地盤,活脫脫的一個大藩鎮,我看吶,此老賊就是個活曹艹,謀逆之心已經昭然若揭了。”幾個舉人模樣的讀書人在大聲議論著。
“我看這朝廷和天子也是糊塗了,難道就看不出地方分權的大害。我朝歷來以文治武,現在可好,文武合流,尾大不調了。”
“翁兄多慮了,依為兄看來,陛下還是聖明的。之所以行厘金之舉,恐怕是國庫已經空虛到拿不出一文錢軍餉的地步,不得不行此下策。相比起解救屢受兵災的東南百姓,其他也顧不得了。實在不行,等剿滅倭寇之後,再裁撤掉厘金局就是。”說話的是一個大嗓門的舉人,看起來很是健壯,倒像武人多一些。
另外一個文弱書生卻是冷笑:“我估計陛下也是不得以而為之,但是,這次若能不花國家一文錢就將倭論平定下去,怕就怕陛下食髓知味,以後國家但有戰事,也依此例啊!我看,陛下確實是聖明的,不,應該是精明過頭了。否則也不會弄到現在家家皆淨的地步。”
“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