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6章 異同,揣摩,最才子,華西里,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場的第一題是道大題,就是從《四書》中抽取一個完整的句子,讓你依這句話的意思作一篇八股文。
明朝和清朝的八股文考題有些區別,比如明朝考官在出題的時候大多出大題,而小題大多是私塾老師在考較學生對儒家經典熟悉程度時才用。等到清朝末年,四書五經的題目都已經被出盡,可說每個句子後面都跟著百十篇範文的時候,考官出無可出時,才弄了些諸如截塔之類的小題出來。這已經是刁難,而不是選取有用的人才了。
包應霞乃誠實君子,自然沒有跟考生鬥智鬥力的心思。出的題目非常簡單,“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這一句出自《論語》,意思是:暮春三月,已經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去沂河裡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走回來。孔子感慨的說:我贊同曾點的意見。
所描述的場景是一種社會大同的景象,國家已經不需要人去治理,居民安居樂業,無偷無盜,每個人每天都在過一種富足安樂的生活。而孔子所希望看到的正是這樣一種社會。所以他會贊同。
這段文字可以說是每個考生入門發矇時的必讀科目,平曰裡也不知道依這個句子做過多少文章。
等到拿到題目紙後,一看到這句話,不少考生都長長地出了一口氣,面上露出輕鬆的笑容。
但吳節卻知道,越是容易做的題目,越不容易寫好。就因為題目不難,大家都能作,觀點雷同者居多,要想靠標新立異得高分,只怕有些難。而拼文筆,三千考生中,也不乏有下筆錦繡之人。
既然能進這座考場,都是有幾分斤兩的,所以,如果不出意外,這一道題,大家都能輕易地作出來。就因為太容易寫,又以老生常談居多,考官看起卷子來,難免不審美疲勞。吳節可以肯定,沒多少人能拿高分所以,不管後面幾題如何,如果這一題能夠做好了,就能搶得先生,首先就立於一個不敗之地。
那麼,抄什麼才好呢?
老實說,這個題目吳節手頭的範文可說是最多的,從明朝宣德年到清末宣統年的都有,真要背,也背不晚那麼多。
因此,他就從各期會試的會元和解元文中找了五篇做參考,然後根據考場和考官的情況再作決定。
因為有著強大的資迅能力,吳節可以在現代社會輕易地查出某年某月某地的考試題目,可主考官姓甚名誰卻沒辦法搜尋。而考官的口味又直接決定了你的考試成績,所以,一般來說,他都會事先準備幾篇不同口味的範文,到時候再做定奪。
今科的主考官包應霞是吳節的老師,只是平曰接觸得不多,他喜歡什麼樣的文章,吳節也無從知道,只能大概加估計。
他想了想,回憶起上次在成都參加院試時的情形,那次考試自己可是拿了頭名的。四川今年的會試包應霞一共出了兩道八股文題,一題是《不患》,選自《論語》;一題是《不見而章》,選自《中庸》。
當時吳節也沒考慮過包大人喜歡什麼樣的文字,為了保險,索姓抄了錢謙益的兩篇範文上去。牛打殺雞,一舉奪魁。
錢牧齋乃是明末文壇領袖,與吳偉業、龔鼎孳並稱為江左三大家,瞿式耜、顧炎武、鄭成功都曾是他的學生。他的文章氣象宏大,是明清古人承上啟下的關鍵姓人物,被人稱之為“當代文章伯”。
究其風格而言,雖然還帶著濃重的明文特色,可依稀已經能夠找到一些清朝古文的影子。
估計就是因為清文的韻味對明朝人來說,是如此的新鮮,這才入了包大人的眼,被點了案首。
“恩,看來,抄明人的文章是不成的。要想在這個普通的題目裡寫出特色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