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節
紅葉似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節,老實人不背鍋[快穿],紅葉似火,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去更多的錢,也開心,皆大歡喜。
到了快過年的前幾天,王縣長就收到了各鄉鎮的統計資料,跟去年相比,今年全縣的魚產量提高了40%,個別鄉鎮,因為從年初就開始用飼料餵魚,一年賣兩季,產量提高了80%。
同樣的水域面積,產量卻增長了這麼多,如果來年,從年初就開始用飼料,那到年底,魚的產量豈不是會較之前年翻一倍?
得到這個可喜的成績,王縣長覺得腰桿也直了,有底氣去找市裡面了。
他連夜把資料整理出來,在除夕放假的前一天匆匆趕到市裡面,找到領導,將這份統計資料遞了上去。
大安縣是個貧困落後的農業縣,它上面的d市也好不到哪兒去,工業基礎薄弱,全市也沒什麼支柱產業,窮得叮噹響,外資看不上,國家也沒什麼財政傾斜,只能靠自己發展,走得很艱難。
所以本市的農民們自發創業,還搞得像模像樣,帶動農民致富,他們當然樂見其成,大開綠燈。
看到這個驚人的資料,市領導也動容了。定下了年後考察的計劃。
等剛過完春節,市領導就到大安魚飼料廠考察了。他們參觀了魚飼料先進的生產線和嚴格的管理制度,又隨機走訪了幾個養魚戶瞭解去年的魚產量,還吃了用大安魚飼料養殖出來的魚,確定王縣長的那份資料沒有誇大其詞後,很痛快地答應了林老實的請求。
又是一年元宵節,大安縣的人民發現,廣播裡再次響起了魚飼料的宣傳,而且這還不僅僅限於他們縣,隔壁縣的村民,市裡面的居民天天都在廣播裡聽到這個資訊,一天好幾次輪番轟炸。
而且在當天的市廣播新聞中,主播還花了三分鐘的時間簡略地播報了大安縣今年養魚的成績。
聽到“全縣魚產量提高了50%”這句話,外地的養魚戶也心動了。這可是市廣播電臺的新聞,肯定做不了假。
等過了元宵,他們就紛紛跑到大安縣來走訪養魚戶確認這個事,得知是真的後,馬上籌錢訂魚飼料。
大安魚飼料廠這下是真的火了,每天都有大老遠跑來排隊等著求購魚飼料的養魚戶。工廠裡的工人連夜連晚加班,都忙不過來,各種人員都缺。
林老實連忙一邊招工,一邊計劃再進一批機器,加大產量,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經過第三次招工,大安魚飼料廠的員工也突破了兩百人,成為大安縣名副其實的第一大廠。
而林老實也成了大安縣響噹噹的人物。
與此同時,何春麗和胡安卻陷入了困境。
任何時候,破壞都比重建更容易。一個企業的名聲臭了,想洗白,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賴與認可,比登天還難。
何春麗顯然沒意識到這一點,她以為購進新機器,用好一點的布料,就能重新贏得市場,卻不知,現在提起“麗安”兩個字,在別人的印象中,就是質量很差的代名詞。誰也不願意冒險嘗試第二次,尤其是這個爛牌子的衣服竟然還漲價了。
所以哪怕她更換了布料,仍然沒人買,大批的成衣囤積在倉庫裡蒙塵,銷售不出去。
沒多少進賬,每天的開支卻沒有減少。購買新機器、原料幾乎將她這兩年的積蓄掏空了。而每個月的水電費、人工工資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剛開始,何春麗還不是很著急,她想等衣服賣出去以後就能回籠大筆資金,就什麼都不愁了,所以跟廠裡面的員工說,廠裡有困難,暫時不發工資,等衣服賣出去了再發。
這年月,能進城當工人是個無上光榮又很實惠的事,比呆在村裡種地強太多了。工人們不想失去這份工作,只能忍氣吞聲,繼續幹。
可一個月不發工資,兩個月不發工資,三個月……直到過年也沒發工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