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然晴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節,對食,若然晴空,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松子吶吶說了一句,手裡還攥著帕子。
沒有主子喜歡抬頭看人,小松子作為貼身伺候的太監,時時刻刻都是低著頭彎著腰的,他已經是個成年人,卻對著個娃娃卑躬屈膝,看上去頗有些滑稽。
江開卻沒有注意這些,像極了姬家人的眸子裡含著眼淚,他身居這世間至尊之位,然而卻沒人給他和身份相對應的尊崇,他委屈又迷惘,卻不知該如何去做。至於那些每日過來教導他的內閣群臣,他的心裡已經把他們定性成為了壞人。
盛夏剛過,又是一年多事之秋,提心吊膽了兩個月才送走景王並他的三萬大軍,八百里加急戰報又入京城,報南海倭寇犯境,沿海一帶數個州府慘遭劫掠,倭寇自海上而來,劫掠後即刻遁走,縱有數倍強於倭寇的廂軍,也難以迅速反應過來。
就如西北常年抗擊呼延,沿海一帶倭寇也是年年犯境,每到秋日豐收時節,這幫匪盜就會三五成群結隊而來,不攻州府,只屠百姓,往往廂軍到時,倭寇已然帶著大批錢糧離去。
平日裡西北戰報多如牛毛,顯不出南海之事來,然而自從呼延殘部敗退後,西北邊防風平浪靜,抗擊倭寇的事情也提上了日程。
大寧正是盛世時節,文人騷客輩出,各家學說鼎盛,然而朝野上下想翻出個能打仗的武將卻是天方夜譚,武將職大多是蔭官,是繼承了祖上的官位,能打仗的武將都在西北。
若皇位上坐著的是江承,哪怕沿海一帶千里盡屠,他也不敢用姬家,然而龍椅上坐著的是江開,姬威的侄兒,姬鎮的外孫,滿朝文武即便有憂心外戚坐大的,也不由得在心裡鬆了一口氣。
京城調令到了西北,領旨的是姬威,姬鎮是西北軍中的定海神針,輕易離不得,姬威聲望雖高,卻還沒有到越過姬鎮的地步,又是常勝將軍,帶兵去沿海最是合適。
倭寇只在秋日行動,來不及多做準備,接旨當日,姬威就點齊六萬兵馬,大軍開拔。
對京城來說,再多的戰事也只是城門開時加急快馬上一聲聲呼喝,有時報捷,有時報喪,茶館裡學子幾句閒談,即便是當年寧驍侯帶兵收復嘉峪關,打滅呼延殘部,也最多不過換來幾日茶館說書,幾個文人擊節而歌。
原先軍餉撫卹之事都要由天子過目,江開年幼,這一節也就順理成章地省去,或者說是走個過場,六萬大軍自西北南下沿海不是小事,內閣眾人只恨不得把自己一個人撕成兩半用,他們還算好一些,至少十人分擔,東廠卻只有長青一個主事之人,幾乎每日睜眼就是公務。
從初秋到入冬,沿海戰事由一開始的不順到所向披靡,朝中也終於有了喘息的時間,還沒等鬆一口氣,前線傳來戰報,說寧驍侯帶兵打到倭寇老家東瀛去了。
一瞬間,滿朝文武安靜如雞。
一場抗倭之戰,花費人力物力無數,好不容易佔了上風,沿海也沒有太大損失,正是表彰的時候,誰曾想這位爺能鬧出這麼大的事情。
東瀛是海上國,也是大寧的附屬國,東瀛倭皇年年上貢,歲歲來朝,至少是明面上,兩國的關係還是不錯的,倭寇在沿海是匪盜,在東瀛也不是什麼好東西,然而寧驍侯這麼一打,人家還管什麼倭寇不倭寇?
前線戰事再次吃緊,雖然兩國交戰並非本意,可到了這關頭也沒法撤出來了,只能硬著頭皮打,六萬大軍不夠,還有沿海廂軍,朝廷這些年在廂軍上花費甚多,沿海數個州府加起來,點齊兵馬也有十五萬之多,這一場戰事從入冬打到第二年開春,終是以倭皇呈上降書告終。
然而沒有人為此高興,尤其是戶部的官員,攻城略地最費錢糧,東瀛還是個窮國,二十多萬大軍的軍費加起來,數目簡直是天文數字,幾年前江南貪墨案攢下的國庫底子幾乎一次就砸進小半,加上那一陣天災人禍,朝廷一夜回到赤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