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章 稅收強國,從龍救駕,朱元璋非要給我封王!,常青椒,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眾所周知,明代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低稅收朝代,作為一個領土面積遠超宋代的龐大帝國,明代稅收卻常常只有宋代的八分之一不到。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從朱元璋時代定下的稅收政策。

朱元璋自己是農民出身,受過貪官奸商的嚴重盤剝,對商業行為有著嚴重的偏見。

所以,朱元璋建國後,一直走得是重農抑商的路線,不但對商業行為採取限制,還實行嚴厲的海禁,甚至連商業稅也懶得收,幾乎快要沒有。

以1578年的浙江金華縣為例,這是一個非常繁榮的地方,按常理應該能貢獻出大量稅銀,但當年實際收入的商業稅只有不足7兩,這是一個多麼離譜的數字!

就連金華縣在地方誌中也只能坦率承認,該地的商稅徵收,實際已經停止了很長時間。

商業收不到稅,那就只能從農業入手,偏偏老朱又是個非常同情農民的人,他制定的農業稅也是歷代最低水平。

到底有多低呢?

洪武初年,一畝地只收大約三到四鬥米,即便這麼低,後來還進一步下調,調整為每畝只需繳納一斗米。

明代一斗米合約十八斤左右。

而明代一畝地的平均產量,大約在三百四十斤上下(南北方會有一些浮動)。

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如此低廉的收稅,要如何供養一個龐大的帝國呢?

官員的工資要發,將士的軍餉要發,打仗要花錢吧,治水賑災也要花錢吧,那麼錢從哪裡來呢?

老朱一拍腦門,想出一個絕頂妙計,那就是削減官員俸祿,讓士兵自己種田,養活自己。

不得不說,這套辦法,在亂世還是很有用的。

那個時期生產力被嚴重破壞,一方面稅收確實不高,另一方面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對生活的要求都很低,能吃飽肚子,活下來就行。

但隨著大明朝的建立,這套制度就慢慢行不通了。

當官的也是人吶,十年寒窗苦讀,最後挑上一副重擔,不說升官發財,手裡拿的薪水,卻連養家餬口都不夠,這誰還能幹得下去?

以明代最著名的清官海瑞為例,他一生清廉,從不貪汙受賄,日子過得窮困潦倒,連肉都吃不起。

有一次,海瑞母親過大壽,他思來想去,終於決定狠心上街買一回肉吃,可結果到了菜市場,卻發現以他手裡那點錢,根本買不起肉,只能嘆息一聲,轉身離去。

海瑞死時,御史王用汲為他主持葬禮,結果發現海瑞家一貧如洗,到處破破爛爛,連下葬的錢都沒有。

王用汲當場落淚,自己掏錢,這才安葬了海瑞。

如此低廉的俸祿,使得大量官吏想辦法自己撈偏門賺外快,比如赫赫有名的“淋尖踢斛”。

當時百姓交公糧以斛(hu)為計量單位,明確要求斛頂必須堆滿,形成一個尖角,才能算數。

於是呢,就有官員想出辦法,在驗收公糧時用腳使猛踢斛,斛頂上的糧食就會撒下來,這部分糧食被稱為“損耗”,光明正大的裝入了當地官員的口袋。

長此以往,吏治越發腐敗,整個制度完全變了味。

朱元璋以殺貪官聞名,卻發現無論怎麼殺,那些貪官就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怎麼也殺不完。

老朱的本意是降低稅收,體恤民情,結果國家沒錢救災打仗,官員沒錢養家餬口,反倒催生出許多巧立名目的苛捐雜稅。

這些苛捐雜稅強加在百姓頭上,最後的結果是,老百姓身上負擔一點也不輕,而國家手裡反而沒有銀子,完美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至於當兵,也是一樣的苦逼,當兵本來就是要玩命,屬於高風險職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