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取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2章 收復燕雲的時機,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青衫取醉,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畢竟攻城的方案已經制定,該做的準備也都已經做到了。此時能否攻克燕京城,就全靠意志力和硬實力。
無數士兵架著雲梯,奮勇爭先地向城牆上攀爬,而後方不斷有投石機向著城上投擲石塊,衝車也在盾牌兵的護送下,向著城門前進。
趙海平感慨道:“每次讀齊朝的歷史,燕雲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
“燕雲十六州所構成的立體防線,是整個北方疆域的屏障。一旦沒有了燕雲,北方蠻族的騎兵便可以長驅直入,再無地形可阻擋。
“就像是‘守江必守淮’,究其原因在於長江與淮河之間有著密集的水網,能夠有效地阻滯蠻族的騎兵。而燕雲也是如此。
“齊朝自建國起便沒有燕雲,而之後的幾次用兵也全都以失敗告終。許多人在說起齊朝為何屢戰屢敗的時候總是會說,因為燕雲並未在齊朝手中。
“可是,前有梁朝,後有大盛,哪個朝代從一建立的時候手中就有燕雲了?每一寸疆土,不都是用血汗拼殺出來的嗎?
“唯有齊朝,在開國之初就已經有了遲暮之相。
“鄧將軍,依你的看法,你認為齊朝有沒有收復燕雲的機會?”
鄧元敬將軍蕩平賊寇之後,後半生基本上都在北方抵禦北蠻,對於北方的地形自然是瞭如指掌。
而且,鄧元敬將軍也是一個出色的戰略家,喜好讀兵書,也喜歡讀史,在這方面自然也有非常獨到的見解。
他略一思考,然後說道:“機會自然是有的,而且不止一次。
“第一次機會,是後周時世宗皇帝親征。當時大軍一路勢如破竹,直抵幽州城下,可是在雙方即將進行戰略決戰之時,後周世宗卻一病不起,最終功敗垂成。
“第二次機會,是齊朝剛建立時,太祖皇帝同樣可以選擇先不掃平南方諸國,而是先北上攻取燕雲。當時遼國正是昏君在位,國家混亂不堪。然而,齊朝太祖卻仍舊認為遼國勢力強大、不可硬碰,定下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方略。
“可就是這個方略,讓齊太祖也失去了收復燕雲的絕佳時機。因為等齊朝掃清南方那幾個小國之後,遼國臣子弒君、換了皇帝,政局步入正軌。
“其實,當時若能先一鼓作氣收復燕雲,再回頭去打南方几個小國,不是旋踵即滅嗎?
“想當年,我大盛朝太祖皇帝雖遵循‘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方略,但該打硬仗時也從不含糊。雖然大盛朝剛剛建立,但幾次征討北蠻可謂是果斷無比,這才有了大盛朝開國時的文治武功。
“若是我朝太祖也認為應該‘先南後北、先易後難’,恐怕一旦失去了戰略視窗,再想收復北方也會變得難上加難。”
鄧元敬將軍稍微頓了頓,繼續說道:“等到了第三次機會,便是齊太宗北伐了。
“當時遼國已經結束了內亂,實力快速恢復。而齊太宗又不善於用兵,久攻不下之後又在野戰中輸得一敗塗地,直接將自家的老底給漏了個乾淨。
“第四次機會,便是聯金滅遼。
“本來金人在北方進攻遼國,齊朝就可以發兵攻打燕雲。當時精銳齊軍所面對的,也不過是遼國的一些殘兵敗將。
“然而,齊軍軍紀廢弛,攻下燕京之後竟然大肆燒殺搶掠,引得城中軍民一心,將齊軍給趕了出去。而後,等遼國援軍一到,又是大敗。
“自此之後,金人也看清楚了齊朝的真面目,這才有了靖平之變。
“由此觀之,齊朝要收回燕雲,整整錯過了四次機會。而歸根結底,還是人的問題。
“太祖太宗戰略能力不足,沒有抓住最佳的時機;軍事指揮能力也不行,打不贏硬仗;內政文治也不行,國家承平百年,不思厲兵秣馬,反而軍備日漸廢弛。所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