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取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8章 皇帝開溜了!,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青衫取醉,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別人,自己從京師開溜之類的。
這不一定會有確定的標準答案,但很顯然,楚歌給出的回答顯然距離皇帝心目中的標準答案還差著十萬八千里。
如果早知道李浩是這樣的人設,或許楚歌會考慮忽悠皇帝這個選項。
之前楚歌就已經考慮過,齊英宗和齊惠宗的這條暗線。
為什麼齊英宗對這些大臣們的回答都有些失望?
其實,不論是主戰派的李伯溪,還是主和派的唐欽,至少在大殿上說的話都還是滴水不漏的。尤其是李伯溪,他是個很有才學、很有能力的人,嚴格來說,只要齊英宗什麼都不管地開始掛機,把這些事情全都交給李伯溪,也足以高枕無虞。
但齊英宗還是不滿意,為什麼?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這些朝中的重臣們,基本上都是他爹齊惠宗的班底。
所以,齊英宗天然地對這些人充滿著不信任。
尤其是對李伯溪。
在齊英宗看來,他爹拍拍屁股跑路了,到南邊去享清福了,李伯溪攔不住齊惠宗,卻硬綁著自己在京師這種隨時有可能被攻破的前線留守,這是什麼道理?
顯然在李伯溪的心目中,還是那位太上皇的分量更重的。
或許李伯溪確實有能力,但對於齊英宗而言,這種能力、威望、地位,終究會讓他感到很不舒服。
此時兵兇戰危,他不得不用李伯溪,也知道此時議和的成功率可能會很低,所以才不情願地將整個京師的防務全都交到李伯溪的手上。
但未來只要一有機會,齊英宗必然會想方設法從下面提拔自己的人,然後找一些藉口,將這些原本班底的重臣,全都扔到地方上去。
而對楚歌扮演的李浩,齊英宗的這番問話,顯然帶了一些示意的成分。
如果楚歌當時能說出一個讓齊英宗特別滿意的回答,或許齊英宗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提拔他,君臣之間可以建立起一道互信的橋樑:大家是自己人。
但問題在於,這種互信建立的前提,是楚歌要順從齊英宗的意思,這對於京師的防務是非常不利的。
總之,事已至此,想要再去考慮另一種可能性也暫時不現實了。
楚歌決定還是先這樣走走看看,努力幫助李綱守住京師,然後才有資格再去談其他的事情。
如果這次守城失敗了,再想別的辦法。
一番思考之後,楚歌決定將時間流速加快,儘快去到下一次的朝會,並尋找時機,跟著李伯溪一起嘗試組織整個京師的防務。
然而讓楚歌沒想到的是,隨著外面的時光匆匆而過,天色將明,外面卻有個下人匆忙地來敲門。
“老爺,老爺!
“不好了,聽說陛下……陛下他昨晚逃出城去了!
“此時城中亂成一團,老爺您快起來看看吧!”
楚歌不由得一怔,隨即愕然道:“你說什麼?”
只是他還沒來得及出門,眼前已經白霧瀰漫。
這意味著他這次的挑戰已經失敗了。
在從這個歷史切片退出之前,他再一次以上帝視角,看到了金兵南下之後的局勢。
隨著皇帝的出逃,大量的重臣也跟著皇帝跑出了城,這個訊息很快就散播開了,根本瞞不住。
於是,整個京師變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很多富商巨賈也開始逃亡,甚至就連守軍也軍心渙散。
李伯溪雖然還是努力地組織防守,但人心渙散之下,金人很快攻破了京師。
而後,金人在京師大肆屠殺、搜刮擄掠,整個齊朝北方几乎全部淪陷。
靖平之變,提前到來了。
或許在這條時間線中,唯一的好訊息在於齊惠宗和齊英宗這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