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取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9章 五年,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青衫取醉,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皇帝的臉色,也變得越來越難看。
在整個過程中,幾乎全都是舊黨官員在發言,新黨官員全都保持了緘默。
楚歌扮演的王文川當然不會說話,此時的局勢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而新黨的其他官員中,雖然不乏對官制法不滿的,但還是那句話,新黨中不論是改革派還是投機派,基本上都是唯王文川馬首是瞻,不會在這種場合公然拆臺。
楚歌暗中觀察皇帝的反應,知道這次的事情已經成功了一多半。
皇帝對這些舊黨官員的恨意,明顯在提升!
就差拿個小本本,把這些發言的舊黨官員全都記下來了。
這顯然是楚歌之前的那陣忽悠起了作用。
皇帝已經鐵了心的要收回皇權,而此時,連做宰執的王文川都已經主動上交權力,這些舊黨官員卻反而執迷不悟?
尤其是文君實,說什麼“聖天子垂拱而治”?說什麼“些許小事宰執代勞”?
這是些許小事嗎?
皇帝早就已經對這種現狀很不爽了,他的心中一直都有雄心壯志,但每次想做一番事業的時候,前邊總是有一個宰執在攔著。
這就像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每次想進行一番轟轟烈烈的創業,總是有個長輩崩出來指手畫腳,給他辦這辦那。
或許這個長輩是為他好,但在他自己看來,不論成功還是失敗,肯定都會不斷積累對這個長輩的仇恨,甚至變得恨之入骨。
皇帝的臉色鐵青,面對著以文君實為首的群起而攻之的舊黨官員,他並沒有大發雷霆,也沒有急哄哄地出言反駁,而是默默地將這些人的名字記下來,並在心中進一步印證了王文川的說法。
如果在之前,他只能無能狂怒。面對著鐵板一塊的文官集團,根本沒有太好的辦法。
但現在,他心中已經有了主意。
只要依靠著王文川,這些人就不足為慮!
果然,只有王卿才是最懂朕的人,這些舊黨一個個的嘴上說著祖宗之法,實際上還是想讓朕做個“垂拱而治”、什麼都不管的天子,讓他們這些未來會做宰執的,恣意妄為……
“今日議事就先到這裡。散朝!”
一番爭執之後,皇帝拂袖而走。
文君實看著皇帝,眉頭微微蹙起。
作為舊黨中的魁首,他的政治嗅覺並不差,已經敏銳地從皇帝的反應中,察覺到了風向的不對勁。
但此時他畢竟和王文川一樣,都才只有四十歲出頭,還並未達到那種“老而不死是為賊”的境地。
更何況楚歌的玩法實際上用到了幾百年後的理論支撐,文君實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內回過味來。
……
眼前的霧氣逐漸聚攏,又逐漸散開。
楚歌扮演的王文川再度回到了政事堂。
但跟之前不同的是,他面前不再是堆積如山的、群臣彈劾他的奏章,而是許多讓他嘴角微微上揚的好訊息。
在皇帝的強推之下,新法還是雷厲風行般地推行了下去。
朝中的舊黨,有不少人被彈劾,這其中包括確有其事的黑料,也有捕風捉影的攻擊,甚至還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文字獄。
在歷史上,本就有舊黨官員因為幾首詩而被御史彈劾。在齊朝,文字獄雖然不像後來那樣恐怖,但因言獲罪的文官也並不少。
在真實的歷史中,王文川雖然與這些舊黨官員政見不合,但也在關鍵時刻說了關鍵的一句話:“安有盛世而殺才士乎?”
這句話顯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少被彈劾的舊黨官員最終都只是貶官,而並沒有遭受特別嚴厲的打擊報復。
這說明王文川本人還是一個堅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