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矛與盾
一頁非常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五章 矛與盾,大明:我想擺爛,你卻讓我當皇帝?,一頁非常瓜,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燕王都懵了。
不是什麼情況啊,自己先造反,這怎麼像是一下子一發不可收拾了呢?先後遼王和寧王都向朝廷上了奏摺,說要隨著自己一起清君側。
難不成其實在他們心裡也早就看不慣建文的所作所為了?
說來遼東的情況,朱棣現在是兩眼一抹黑,很簡單,因為他們根本就進不了長城,他們現在已經是叛軍了,而送奏摺的算是信使吧,而且又是上的奏摺,是以臣子的身份上的奏摺,長城和沿途的各個關隘,自然是沒有道理去阻止信使快馬前往京師。
所以朝廷那邊出了什麼事,燕王都知道。可距離更近的遼東出出了什麼事,燕王卻不知道了。
老二十他們要想進關就只有兩條路,要麼走山海關,要麼走北平的居庸關,居庸關在北平境內自然而然也是歸燕王管,只有老二十他們到了居庸關一定能夠進來,不過這樣要繞很遠的一條路,可是自己這邊也無法在分兵出去。
因為朝廷的五十萬大軍已經到了。
朱棣思前想後,實在沒辦法,十三萬對五十萬,這本身就是人數相差的極為懸殊,如果這個時候再分出至少兩萬人才能夠打下山海關的話,那自己面對的壓力只會更大,這個時候哪怕是少一千人,自己就會多出一絲壓力。
“立即派人去給韓王送信,就說讓他們從居庸關進來,不要走山海關。”
手下得令之後立即前去報信,朱棣也知道開原十五萬兵馬,廣寧五萬兵馬,再加上大寧八萬兵馬不可能全都來,開原和廣寧大寧都要留些守軍,不然這個時候若是草原部落前來劫掠的話,那就得不償失了。
朱棣有信心面對朝廷的大軍,能與他們作戰,但是朱棣不想在自己造反成功與否的情況下,丟失大明的疆土,那樣自己就真的無顏下去面見父皇了。
思緒迴轉過來,朱棣看向對面的朝廷大軍,耿炳文不愧是大明第一守將,在大明開國時期那個群雄並起的年代,不論是中山王還是開平王亦或者是其他的大明將領論起進攻的話,他們可以說得上是各有千秋。
但是要說起防守的話,那大明第一人當屬此時在對面敵陣的那位,長興侯耿炳文。
而朱棣呢,朱棣是繼開國最擅長進攻的大明將軍。
所以現在朱棣和耿炳文之間的對抗,勢必會是一場矛與盾之間的較量。
八月,耿炳文率領朝廷大軍到達了真定,到達了真定之後,耿炳文先派徐凱駐守河間,右派潘忠駐守莫州,楊松則為先鋒,進駐雄縣,等到五十萬大軍主力全部彙集之後發動總攻。
耿炳文作為開國名將之一,其經驗的確是非常的老道,他也是出了名的穩紮穩打,此次作戰依舊如此,除了先鋒以外,三座城池無論哪一座被攻擊,另外兩座都會盡最快的速度出兵攻打朱棣的軍隊,如此可以讓朱棣不論攻擊哪個都只能遭到重創。
朱棣可不是建文,他深知耿炳文的能耐,中山王在世之時,曾多次對耿炳文的作戰能力給予了肯定。
而作為耿炳文的對手,朱棣也給予了他足夠的尊重,他派遣自己手下最得力的將領張玉前去偵查敵情。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張玉得了命令之後立馬啟程去偵查敵情半日,之後張玉回來卻給了朱棣一個意想不到的回覆。
“殿下,朝廷大軍的軍紀十分的渙散,作為先鋒駐守雄縣的楊松和住手莫州的潘忠都是無謀之輩,末將前去偵查,他們居然一點反應都沒有,甚至連偵騎都沒有派出,由此可見此二人實在是無能之輩。”
“耿炳文用了這幾個人也說明這耿炳文也不過是老了,不再有當年我大明第一守將的風采了,在末將看來他不過是一個老傢伙,想要擊敗他,開啟我們的南下之路,依末將來看亦如反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