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莫論風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9章 分兵!劉寄奴初露崢嶸,三國殺神,舉世皆敵,心動莫論風幡,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寄奴將軍,但說無妨。”徐庶微笑著說道,這個小將軍簡直比成年人還穩重。
“或許我們可以設伏,拿下右谷蠡王。”劉寄奴一字一頓的說道。
“哦?放過對岸潰兵,擇優勝地形伏擊援兵?”徐庶眼睛一亮,提頭知尾。
“軍師果然通透,裕正是此意。”劉寄奴仍然一本正經,裝成熟。
“此地確有三處絕佳設伏地,但均非援兵必經之途,如之奈何?”徐庶皺眉道。
“斷兩處橋,留可涉水而過之小道。敵僅一途增援,必遲疑而緩進。可沿途設定陷馬坑、拌馬索。而我留兵百餘,餘部遠襲敵巢。”劉寄奴認真的說道。
“善!只是如此一來,怕是無法全殲。”徐庶對他的想法,已經完全知曉,卻含笑繼續問道。
“君上交待我等練兵為主,劫掠為次,斬敵酋再次,殺敵騎最次。”劉寄奴卻是清醒的得很,不慌不忙的說道。
“阻敵援兵勢眾,而我軍分兵力弱,需智勇之將。深入敵巢劫掠,則需機變之將。寄奴將軍,如何分兵為佳?”卻是張遼發言。
“公明將軍勇而不莽,王度老將軍經驗豐富,可與我帶領百名兄弟留下。軍師多智,可與張遼將軍、廖師弟同去抄掠敵巢。”劉寄奴也不含糊,直接說出想法。
“善!就依寄奴將軍之意。卻是不必待敵潰兵,附近也有匈奴人的牧民,我等派人假扮牧童,散播對岸左大當戶部被襲即可。”徐庶眼神一定,說道。
“軍師考慮周全,如此我們更可以主動掌握時機。”劉寄奴讚歎道。
當下幾人議定細節,分頭行事。劉寄奴、徐晃、王度帶領百人開始擇地,挖掘陷馬坑等埋伏。徐庶、張遼、廖化則帶領七百騎潛行樓煩。
劉寄奴帶的人手雖少,做事效率卻是極高。不過兩個時辰,已經佈置好大量埋伏。此處雖是山間小路,但因著山勢寬緩,敵騎就是不走正路,也可繞坡而過。
徐晃更擅於統軍正面對決,設伏之事反而是王度出力較多。人老奸,馬老猾。王度雖然才具平庸,在坑人上卻頗有想法,彌補了劉寄奴的一些疏漏。
怎麼佈置埋伏,不是簡單的事。埋伏是死的,敵人卻是活的。因此,不光要佈置,還要考慮敵人可能的破解方法。然後一一彌補,置敵於死地。
沒帶過兵的人,憑想象去做,往往疏漏百出,最終無功而返,甚至因此敗亡。劉茫教導劉寄奴、廖化以及幼虎營少年,卻是講究實踐,而不僅是理論。
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因勢利導。比如此刻劉寄奴設伏,正路安排拒馬樁,恐嚇敵騎;兩側埋伏陷馬坑,殺傷敵騎;待敵入伏,後路則由他們這百人,臨時散佈扎馬釘斷後。
如此一來,前方有阻路,兩側有陷阱,後路有殺機。人雖少,借用器械埋伏,卻有千軍萬馬之力。而敵騎被四面設伏,只有靠人畜之命硬填。
這也是為何,中原農耕之民,數千年抗擊遊牧之民,而未消亡的客觀原因之一。智慧!只有智慧,可借天地偉力,可借自然之勢,可借器物之利……
力量屬於個人,智慧卻屬於集體,因此可以傳承。比如這扎馬釘,實際卻是諸葛武侯發明,此時還未出現。
腦海中有古往今來,華夏有文字記錄的智慧存在,怎會不去利用?此物技術含量不大,難得安穩數月,劉茫就將這個東西鼓搗出來。
更有馬鞍、雙邊馬鐙、馬蹄鐵等物在製作中。各種器械太多,劉茫不是神明,也不是每樣都想得起來。
卻是在教導幼虎營時,發現金部少年雖然多有勇力,但始終不能很好的掌握騎術。畢竟是漢家少年,不像遊牧民族的少年,可以自小接觸馬匹。
用愛好挑戰別人的專業,是不明智的。騎射,對於南匈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