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趙德平的建議
山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5章 趙德平的建議,神眼:尋寶天下的我成了首富,山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瓷器有磕碰和完整器的市場價格完全不同,只要有一點瑕疵,可能就會折個三成價。
碗口徑約在十五公分,底足大概六公分,高有八九公分的樣子,外表繪紅綠彩內底襯青花。
“趙源,說說怎麼一口斷定是明晚期的?”趙德平似乎怕趙源藏拙,所以捧著讓他說。
趙源見林棟也在等著他說,只得細緻的分析道:
“外表的紅綠彩繪的是鷺鷥和蓮花,內裡的青花繪題材完全相同,這本身的寓意是一路連科。
其實鑑定紅綠彩或者五彩相較素瓷還要簡單些,主要是看彩色的著色劑,自元開始有了紅綠彩的題材,而紅的著色劑就是鐵,行內叫礬紅。
礬紅的顏色越深,代表其年代越遠,元到明中期,礬紅所呈現的顏色更像是紅棗的皮色,用手觸模會有油膩澀手之感。
而且明代的色彩表現沒有清朝的陽陽相悖,濃淡相宜,而是一種彩往往呈現的顏色幾乎一樣,並沒有層次感,從這一點上可見一斑,
再說畫工,明代的畫工偏寫意,清代偏寫實,兩者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當然不可能把工藝和區別全部羅列出來,趙源也只是找兩個有明顯特徵的說了。
“哈哈哈,怎麼樣老林?”
“服了,說實話,之前說趙源有多厲害,我心裡多少還有些嘀咕,畢竟年歲在這,現在沒話說,看來老話沒錯,有志不在年高啊。”
趙源只是淡然的笑了笑,沒有謙虛也沒有自滿。
畢竟他說的很淺顯,只要玩瓷的人大多都知道一些。
其實這一件瓷器,還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那就是底下的款,並非官款,行內稱之為柵欄款,裡面的款識如同手畫的一個柵欄,就是格子窗。
這在明代的瓷器上也比較常見,其實是減筆款。
如常見的‘上品佳器’、‘富貴佳器’,減筆之後,就形成了橫平豎直的格子窗款。
接著林棟又拿起另一個,這一件更不得了,是一件描金粉彩開光海棠瓶。
海棠瓶的形制並不多,不同於常見的圓瓶,它的形制是扁的,從早期馬或駱駝客身上所帶的扁壺延伸而來。
這一件的工藝還是非常的繁複,從畫工和工藝上來講,頗具乾隆的特徵。
底款寫的是大清康熙年制的寄託款。
“小源,能看到什麼時候?”
“清中期的,不過畫工上偏軟弱,應該不是乾隆當朝的,據我推測是嘉慶或道光早期的。”
趙德平點點頭,他的看法也差不多。
林棟說是花了十八萬,這個價格就不算低了,當然這樣的海棠型瓶真的很少,未來的升值空間定然不小。
林棟所有的收藏中,最好的是一件鈞瓷碗,雖然在口沿的地方有一絲磕碰,但對於老窯來說,只要是整器就已經非常難得了。
當然,這件鈞瓷是金鈞,並非是宋鈞。
金代時期,時局很動盪,所以胎質相較宋鈞還是有差距的,而且眼前這個碗口,細看之下達不到滿圓,這也是金鈞常出現的毛病,器形不規整。
看完之後,眾人下樓,再度坐著喝茶。
聊著,便聊到了各自玩藏的經歷,按林棟說法,他玩藏也就近幾年,之前家裡長輩也有玩這些的,留了幾本書,他不時翻看,但當時一門心思鑽玉石裡了,壓根沒在意,
直到幾年前,偶然到朋友家去玩,看到那件鈞瓷,當時就挪不開眼了,就覺得那碗該是自己的。
最後用一塊滿綠的山水牌跟朋友換了來,回來之後,就拿著以前的書對照研究,越研究越覺得有意思,漸漸就養成了愛好。
四點多鐘,林棟的老婆和孩子也回了家,他看上去有四十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