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章 孟門山,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孟門山

作者:【南北朝】酈道元

河水南徑北屈縣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風山,上有穴如輪,風氣蕭瑟,習常不止。當其衝飄也,略無生草,蓋常不定,眾風之門故也。風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門山。《山海經》曰:“孟門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黃堊、涅石[1]。”《淮南子》曰:“龍門未闢,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大溢逆流,無有丘陵,高阜滅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謂之孟門[2]。”故《穆天子傳》曰:“北登孟門,九河之隥。”孟門,即龍門之上口也。實為河之巨厄[3],兼孟門津之名矣。

此石經始禹鑿,河中漱廣,夾岸崇深,傾崖返扞,巨石臨危,若墜復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衝,素氣雲浮,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其水尚崩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贔怒[4],鼓若山騰,浚波頹疊,迄於下口。方知慎子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5]。

註釋:

[1]“孟門”數句:見《山海經·北山經》。黃堊(è扼),黃沙土。涅(niè聶)石,礬石。[2]“龍門”二句:見《淮南子·本經訓》。又“龍門未闢”至“名曰洪水”:見於《屍子》卷下。[3]厄(ài愛):阻塞。[4]渾:深大貌。贔(bi必):猛烈激疾貌。[5]慎子:慎到,戰國時人,著有《慎子》,書中言及“河下龍門,其流駛如竹箭,駟馬追之不及”。

賞析:

如果說《三峽》以磅礴的氣勢,揮斥著七百里長峽的疊嶂奔浪,繪下了江行南國的清壯俊逸之境的話,《孟門山》則以粗獷的旋律,從惝恍迷離的荒古傳說中,奏響了河下龍門的雄渾壯曲。

本文的開筆,似乎是在尚無編年的洪荒時代。狂暴不羈的滾滾大河,正帶著太古荒原的樸拙氣息,從傳說中的西崑崙嘯騰奔來。它在受到呂梁山的阻擋後,便掉頭南下,一改往日的憨厚之性,突然變得暴戾焦躁起來。它橫蠻地撲過黃土高原,留下縱橫數百里的溝溝壑壑;一路上穿州過府,恣肆橫行,簡直毫無阻攔。它當然沒有想到,在征服了屈縣和風山之後,竟會遇到難以沖決的“巨厄”——孟門山。

孟門山究竟是何許物也?竟然想阻扼黃河!這是讀者所驚疑的,也是狂暴的大河感到陌生的。作者因此將筆一頓,引用《山海經》《淮南子》《穆天子傳》三部古籍,交代孟門山的來歷。原來這是一座“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黃堊、涅石”的荒古奇山。當年駕著八駿周曆天下的周穆王,來到此地,也只是登上它的斜坡(隥)而已。它對於普通的河流,無疑該是座不可逾越的巨大屏障;但在黃河眼中,卻只能算是區區丘、阜而已。作者借《淮南子》的描述告訴讀者,當年黃河來到此山時,由於不能將它沖決,曾怎樣倔犟呼嘯著衝上山巔,帶著轟然的巨響洶湧而過。當其“大溢逆流”之際,兩岸的大小丘陵,全被淹沒在它的滾滾怒濤之中。這就是曾經使後世談虎色變的荒古洪水。它那“無有丘陵,高阜滅之”的景象,經過神話傳說的渲染,便愈加帶上了駭人心魄的氣勢。然而,神話傳說畢竟又翻到了新的一頁:身背神斧、褲管高挽的大禹出現了。他揮動巨斧,劈開孟門,終於將暴怒無羈的黃河,約束在暢通的河道里。而孟門山,也從此一分而為二,綿延在黃河兩岸。

“孟門,即龍門之上口也”,“兼孟門津之名矣”。這一節,作者落筆似乎處處不離孟門;但其墨光射處,其實均在孟門山所橫截的沸囂黃河。在未鑿的奇山與浩蕩河水的較量中,強者竟會是河水!這才是作者筆意之所在。孟門山的地貌,大禹的疏鑿,都從一個側面,表現了黃河那不可阻擋、籠蓋一切的氣勢。而神話傳說的引用,又使讀者浮想聯翩,彷彿置身於太古時代,親眼目睹那“龍門未闢,呂梁未鑿”時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家聖女助我修仙

貓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