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章 淮南子·共工觸山,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淮南子·共工觸山
作者:【西漢】劉安主持撰寫
昔者共工與顓頊[1]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2],天柱[3]折,地維[4]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5]塵埃歸焉。
註釋:
[1]共(gong)工:炎帝后裔。《山海經·海內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顓頊(zhuānxu):傳說中的五帝之一。黃帝的孫子。[2]不周之山:傳說中在西北的一座有缺口的山。《山海經·大荒西經》:“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3]天柱:古代神話中的支天之柱。《神異經·中荒經》:“崑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4]地維:維繫大地的繩子。古人以為天圓地方,天有八柱支撐,地有四維繫綴。[5]水潦(lǎo):積水。
賞析:
共工與顓頊,分別是炎帝與黃帝的後裔。炎黃曾於涿鹿大戰,驅虎豹,雜神魔,道法兼施,天昏地暗,戰爭場面紛繁壯觀。最終炎帝敗北。共工與顓頊爭帝,是炎黃之戰的續篇。我國古史大抵以成敗論英雄,成則為王,敗則為寇,從顓頊後來作為五帝之一載入《帝王世紀》來看,其後默默無聞的共工無疑是失敗者。當然,他敗得很壯烈,不愧為失敗的英雄。透過這些神化的荒誕不經的爭戰,使人們窺見上古時期部落大酋長之間為爭奪統治權而展開的生死激烈較量,折射出歷史的真實。
本篇選自《淮南子·天文訓》,在描寫戰爭上可謂獨樹一幟,不寫場面,不寫規模,甚至不寫經過和結果,但同樣使人感覺到這是一場驚天動地的超級“爭帝”戰。雙方主角的出場,戰爭的目的和過程,首句一筆輕輕帶過。這種略寫,意在儘量淡化習見的戰爭情事,以便於寧靜中迸出一聲炸雷,使人震驚,使人意外。其後用濃墨重彩對共工“怒”的特寫,果然收到了預期效果。共工發“怒”,說明他不順心,演繹下去,可見是打輸後的心理狀態的表現。怒而用頭去“觸”不周山,這一奇特的形體動作真是匪夷所思。更令人咋舌的是,它居然造成極大的破壞性的後果:支撐蒼穹的擎天柱折斷,維繫大地四角的巨絙絕裂。古人想象天圓地方,八根碩柱頂著天,四條粗索纜著地。如此一來豈不要地動天搖?共工觸山的宏偉氣勢,是浪漫奇特與瑰麗想象的結晶。共工如此神勇,他與顓頊爭鬥的激烈程度,自可不言而喻。所以後面這一特寫,極大地填補和充實了前面的略寫,使略寫的內容頓時變得豐富多彩。當然,需用想象去補充。
神話後半篇寫共工觸山破壞了舊世界的平衡,卻迎來了新世界的改觀。不周山在西北,由於天柱被撞斷,所以天宇向西北傾斜,日月星辰因而由東向西溜滑下去。撞山猛烈,也震斷了東南的地維,因而東南方地勢偏低,河流均由西向東瀉下。很明顯,這是先民對神州地域所見天象地理作出的最為大膽的合理的假設。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看來未免可笑,但對並不知曉“坐地日行八萬裡”的古人而言,能對宏觀現象作出如此生動形象的解釋,體現了先民對揭示宇宙奧秘的強烈慾望和求索精神,是十分難能可貴的。這部分內容也是對共工英雄形象所表現的偉力的神化和謳歌,極具浪漫主義色彩。希臘神話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herakles),他完成了十二項英雄事蹟,如擒獅斬龍、驅妖除怪、解救普羅米修斯等,但其英雄業績能望共工觸山使天地改觀之項背麼?猗歟,偉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