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5章 左傳·燭之武退秦師,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者:【先秦】左丘明
晉侯、秦伯[1]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2],秦軍泛南[3]。
佚之狐[4]言於鄭伯[5]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6]。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7]之往來,共[8]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9],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10],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說[11],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12]戍之,乃還。
子犯[13]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14]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15];以亂易整,不武[16]。吾其還也。”亦去之。
註釋:
[1]晉侯:晉文公。秦伯:秦穆公。[2]函陵:鄭地名,在今河南新鄭北。[3]泛(fàn範)南:泛,水名。此指東泛水,在今河南中牟南,現已乾涸。[4]佚之狐:鄭大夫。[5]鄭伯:鄭文公。[6]執事:左右辦事的人,實際指秦穆公。不敢直指,故稱其左右。[7]行李:使者。[8]共:同“供”。[9]焦、瑕:二城名,故址在今河南三門峽市附近。[10]東封鄭:東取鄭地作為自己東面的疆界。封,疆界,此作動詞用。[11]說:同“悅”。[12]杞子、逢孫、楊孫:皆為秦大夫。[13]子犯:晉大夫狐偃的字。[14]微夫人:微,無;夫(fu扶)人,那個人,指秦穆公。[15]所與:同盟國,秦、晉同盟。知:同“智”。[16]以亂易整,不武:秦、晉兩國整軍而來,若互相沖突,變整為亂,即勝也不威武。
賞析:
本文寫的是鄭國在兵臨城下的緊急氣氛中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動,描繪了一位有勇有謀的外交家形象。
這件事發生在魯僖公三十年(前630)。當時已取得霸主地位的晉國,聯合西鄰秦國去攻打東鄰鄭國。晉、秦兩支大軍駐紮的函陵和泛南,都是鄭國的地方。
晉國為什麼要來攻打鄭國呢?理由是“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無禮於晉,指的是重耳流亡到鄭國時,“鄭文公亦不禮焉”(《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當年,鄭文公缺乏遠見,沒有理睬重耳。“貳於楚”,是指在晉楚城濮之戰以前,“鄭伯如楚致其師”(《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鄭國準備派兵幫助楚國對晉作戰,後來雖未參戰,卻因此得罪了晉國。“無禮於晉,且貳於楚”,這對意欲擴張的霸主來說,可謂信手拈來的藉口。
兩國軍隊同時入侵,鄭國君臣驚恐之情可想而知。大夫佚之狐卻胸有成竹,他給鄭文公出主意說:國家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君,軍隊一定退走。燭之武何許人也?他有什麼妙法可以使秦退兵?不禁令人產生懸念。鄭文公接受了這一建議。“辭曰”和“許之”是燭之武對鄭文公請他出使說秦的態度。過程交代十分簡略。燭之武在使命面前,先辭後受,這看似閒筆,卻有重要作用:一是交代了燭之武的境況,是一個不被重用的老臣;二是委婉地批評鄭文公不能用人,但在關鍵時刻,作為國君尚能接受規諫,誠懇自責;三是點明燭之武深明大義,以解國難為重。文章到此,立即回到如何解圍的問題上來。這一段,在重兵壓境、國家危難的大背景下,粗線條勾勒出燭之武其人的形象,用筆簡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