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章 孟子·梁惠王下2.1,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者:【先秦】孟子
莊暴見孟子[1],曰:“暴見於王[2],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3]!”
他日,見於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由古之樂也[4]。”
曰:“可得聞與?”
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5]?”
曰:“不若與人。”
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眾。”
“臣請為王言樂。今王鼓樂於此[6],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龠之音[7],舉疾首蹙而相告曰[8]:‘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9]?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10],舉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龠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11]。”
註釋:
[1]莊暴(bào):齊國大臣。[2]見於王:被王召見。於:表示被動,相當於“被”。[3]以上兩句意為,大王非常喜愛音樂,那麼齊國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其:表推測、估計。庶幾:古代習語,猶今語所謂“差不多”。[4]由:通“猶”。好像。[5]以上三句意為,獨自享受快樂,與別人一起享受快樂,哪一種更快樂?下面“與少樂樂”一段,與此意同。樂樂(yàolè):前一樂字,指喜好;後一樂字,指快樂。一說後一樂指音樂(yuè),亦可通。[6]今:猶“若”。[7]管龠(yuè):古管樂器名。龠:似笛而短小。[8]此句意為,全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議論說。舉:都。蹙(cu è):形容愁眉苦臉的樣子。蹙:緊縮。:鼻樑。[9]極:疲睏;窮困。[10]羽旄:鳥羽和犛牛尾,古人用作旗幟上的裝飾,故可代指旗幟。[11]以上兩句意為,假如大王能和百姓一同快樂,就可以稱王天下了。
原邊注:
因宣王好樂,勸其推己及人以行仁政。
推己及人,與民同樂,民亦樂其樂。
點評:
本章的王雖然沒有明說,但應“是指齊宣王。這是由上一章和下一章所言都是齊宣王的事情而推知的”(楊伯峻《孟子譯註》,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28頁)。故本章仍為孟子在齊國時與宣王的對話。
儒家重忠恕之道,主張推己及人,孟子對其做了進一步發展,並運用到君民關係上,作為遊說諸侯行仁政、王道的方法。宣王好音樂,孟子便透過兩個設問向其表明,“獨樂”不如“與人樂”“與眾樂”更快樂,一個統治者不應滿足於個人的快樂,而應該與民同樂,做到與民同樂,才能得到民眾的擁護,並最終稱王天下。
本章孟子提到“今之樂由(猶)古之樂也”,需要做點說明。孔子推崇古代雅樂,反對鄭國的流行音樂,主張“放鄭聲”,原因是“鄭聲淫”(見《論語·衛靈公》);而孟子卻認為流行音樂與古代雅樂差不多,與孔子的觀點顯然不同。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戰國時代禮樂進一步崩壞,孟子所遇的君主又都好貨、好色、好樂,所以孟子不好再固守孔子的樂教理想,而著眼於從啟發君主“與民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