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章 【宋】李覯《袁州州學記》《鄉思》《璧月》,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袁州州學記
作者:【宋】李覯
皇帝二十有三年[1],制詔州縣立學。惟時守令有哲[2]有愚。有屈力殫慮,祗順德意;有假官借師,苟具文書[3]。或連數城,亡誦絃聲。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陽祖君無擇[4]知袁州。始至,進諸生,知學宮闕狀,大懼人材放失,儒效闊疏,亡以稱上意旨。通判潁川陳君侁,聞而是之,議以克合。相舊夫子廟狹隘不足改為,乃營治之東。厥土燥剛,厥位面陽,厥材孔良。殿堂門廡,黝堊丹漆,舉以法。故生師有舍,庖廩有次。百爾器備,並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旴江李覯[5]諗於眾曰:惟四代之學,考諸經可見已。秦以山西[6]鏖六國,欲帝萬世,劉氏一呼而關門不守,武夫健將賣降恐後,何耶?《詩》、《書》之道廢,人惟見利而不聞義焉耳。孝武乘豐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學術。俗化之厚,延於靈、獻[7]。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聞命而釋兵。群雄相視,不敢去臣位,尚數十年。教道之結人心如此。今代遭聖神,爾袁得聖君,俾爾由庠序踐古人之跡。天下治,則譚禮樂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當仗大節,為臣死忠,為子死孝。使人有所賴,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學之意。若其弄筆墨以徼[8]利達而已,豈徒二三子之羞,抑亦為國者之憂。
此年實至和甲午[9],夏某月甲子記。
註釋:
[1]皇帝二十有三年:指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下文“三十有二年”,指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宋仁宗於天聖元年(1023)即位。[2]哲:聰明。[3]“有假官借師”二句:謂徒有官師之名,只是苟且具奉詔文書以上聞而已。[4]祖君無擇:祖無擇(1006—1085),字擇之。《宋史·祖無擇傳》謂祖無擇在袁州“首建學官,置生徒,郡國弦誦之風,由此始盛”。[5]旴江李覯:按李覯,建昌軍南城(今屬江西)人。南城地臨旴江(即撫河),故以為稱。[6]山西:戰國、秦、漢時代,通稱崤山或華山以西為山西。[7]靈、獻:東漢靈帝和獻帝。[8]徼(yāo腰):通“邀”,求取。[9]至和甲午: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
賞析:
宋初開國數十年間,統治者對於科舉十分關注,但尚未重視興學。朝廷只設一所國子監(國子學),學生甚少,州、縣一級的學校更是寥寥無幾。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開始設立四門學,並在藩鎮立學;次年又“詔天下州縣立學,更定科舉法”(《宋史·仁宗紀三》),正式建立太學。從此以後,各地興建官學成風,“州郡不置學者鮮矣”(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商集卷三《教授》)。但興辦官學,畢竟要透過官府的努力才行。有的官府,能夠“屈(盡)力殫慮,祗(敬)順德意”;而有的官府,如袁州(今江西宜春),“自慶曆詔天下立學,十年間其敝徒文具,無命教之實”(《宋史·祖無擇傳》),就難免“倡而不和(上面提倡,下面卻不響應),教尼(止)不行”之弊。本文首段簡略概述了這種歷史背景,是“抑”的寫法,為次段“揚”祖無擇知袁州營治學舍,興辦官學,一改袁州“亡(通“無”)誦絃聲”之功,作好了鋪墊。
次段先寫祖無擇“知學宮闕(廢壞)狀”,這是瞭解情況;“大懼人材放失,儒效闊疏”,這是瞭解情況後的憂慮。“相(視)舊夫子廟”五句寫祖無擇和陳侁為營治學舍相地選材,“殿堂門廡”三句具體寫施工。由於“工善吏勤,晨夜展力”,所以第二年學舍就修成了。因有首段的鋪墊,這一段雖是客觀記敘營治學舍的過程,並無稱道之語,但讚賞之意,已在不言之中。同時語言之簡潔,敘事節奏之快,使祖無擇辦學,給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