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章 【宋】王安石《祭範潁州文》,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政事。”[17]“彼閼不遂”二句:《宋史·范仲淹傳》:“初,仲淹以忤呂夷簡,放逐者數年。及夷簡罷,召還,倚以為治。上十事,悉採用之。”[18]“卒屏於外”二句:《宋史·范仲淹傳》:“仲淹以天下為己任,裁削幸濫,考核官吏,日夜謀慮,興致太平,然更張無漸,規模闊大,論者以為不可行。……會邊陲有警,因與樞密副使富弼請行邊。……及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請罷政事,乃以為資政殿學士、陝西四路宣撫使知邠州。其在中書所施,亦稍稍沮罷。”屯(zhun諄),艱難。[19]經綸:政治才能。[20]“化於婦妾”六句:《宋史·范仲淹傳》:“其後雖貴,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義莊裡中,以贍族人,泛愛樂善。”[21]醪:濁酒。羞:食品。此指祭品。

賞析: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皇佑四年(1052),他以戶部侍郎出知青州(治今山東青州市),因病請調潁州(治今安徽阜陽),五月,未到任而卒,享年六十四歲,人稱範潁州。范仲淹死時,王安石才三十二歲,在舒州(治今安徽安慶)任通判。他雖還是一位不太知名的下級地方官,范仲淹生前已對他予以注意和器重。清蔡上翔《王荊公年譜考略》謂:“公亦嘗受知於範公,見重於當世大賢,固甚早也。”王安石自己也說:“矧鄙不肖,辱公知尤。”說明他們兩人有很深的情誼,可以說是忘年之交。正因為這樣,王安石對范仲淹的死深感悲痛,所以當他得知這一訊息後,便揮淚寫了這篇情文並茂的祭文。

王安石一生寫過三十多篇祭文,大都採用整齊的四言韻文的形式,語言精練,抑揚頓挫,富於感情色彩。這篇《祭範潁州文》,對范仲淹的為人和政績,進行了比較公正、全面的評價,較有價值,值得一讀。文章一開始就說:“嗚呼我公,一世之師。由初迄終,名節無疵。”末尾則雲:“碩人今亡,邦國之憂。”這是貫穿全文的主旨。王安石認為,范仲淹身系天下安危,堪稱一世師表,他的死是巨大的損失,是邦國的不幸。核之史實,基本上符合實際,反映了當時的公論,並非溢美之辭。范仲淹在北宋政壇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和革新思想的傑出人物。他剛正廉潔,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曾上書朝廷主張改革弊政,富國強兵。他在西北前線任職多年,對鞏固邊防、安定社會作出過重大貢獻。他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現了寬廣的胸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成為當代和後世許多愛國志士的座右銘。王安石敬佩范仲淹,把他當作自己的老師和學習的楷模,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和願望,這就是振興宋廷,扭轉積弱積貧的局面,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宏圖。所以這篇祭文決非一般的應酬文字,而是對一位愛國政治家的公正評價和沉痛悼念。

祭文循著范仲淹的生活軌跡,對他各個時期在不同職位上的所作所為,進行了簡約的追述和褒揚,讚美他“閉奸興良”、“扶賢贊傑”、矯正世風、撥亂反正、禦敵安邦、愛撫百姓的種種“治功”,同時也敘述了范仲淹受到政敵排斥、屢次被貶的經歷和遭遇。“公之在貶,愈勇為忠”,充分肯定他不向腐朽保守勢力妥協的無畏精神。據《宋史·范仲淹傳》載,范仲淹由於與宰相呂夷簡政見不合,曾被放逐數年;召回後,任樞密副使,旋改參知政事,採取堅決措施,“裁削幸濫,考核官吏,日夜謀慮,興致太平”,並鼓勵對貪官汙吏的舉報彈劾,使“僥倖者不便”,從而遭到保守派官僚的激烈反對和誹謗,終於被迫“自請罷政事”,離京外放。對此,王安石在祭文中寫道:“蓋公之才,猶不盡試。肆其經綸,功孰與計?”對范仲淹未能盡展其才,深表遺憾。在封建社會,一切正直的愛國的政治家都不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最後只能齎志以歿,含恨而終。范仲淹是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家聖女助我修仙

貓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