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2章 祖沖之《比肩人》 2曹丕《望夫石》,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祖沖之《比肩人》 2曹丕《望夫石》

作者:【南北朝】祖沖之

吳黃龍[1]年中,吳郡海鹽有陸東美,妻朱氏,亦有容止。夫妻相重,寸步不相離,時人號為“比肩人”。夫婦雲:“皆比翼,恐不能佳也。”後妻卒,東美不食求死。家人哀之,乃合葬。未一歲,冢上生梓樹,同根二身,相抱而合成一樹。每有雙鴻,常宿樹上。

孫權聞之嗟嘆,封其裡曰“比肩”,墓又曰“雙梓”。後子弘與妻張氏,雖無異,亦相愛慕,吳人又呼為“小比肩”。

註釋:

[1]黃龍:吳國孫權的年號(229年—231年)。

賞析:

本篇選自祖氏《述異記》。

世上的恩愛夫妻不少,可是,恩愛以至達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離”程度的就不多見了。而能同生共死,不惜以身殉之的夫妻就更少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個故事中夫妻關係的那種平等色彩。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歷來都是講“夫唱婦隨”,講“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女子只是男子的附屬品。可是,在《比肩人》這個故事中,陸東美和妻子朱氏的關係是完全平等的。妻子亡故以後,陸東美“不食求死”,隨他心愛的女子而去。

故事發展到兩人合葬,並未出現超現實的情節,但緊接著關於墓葬的種種描繪,卻呈現出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未一歲,冢上生梓樹,同根二身,相抱而合成一樹。每有雙鴻,常宿樹上”。這種超乎現實的想象,是對現實中遺憾的一種彌補,也是一曲美滿姻緣的熱情讚歌。生則比肩、死亦不離的婚姻理想化成了同根相連、緊緊摟抱的梓樹和比翼而飛的雙鴻。

類似的想象早已出現在《孔雀東南飛》和《搜神記·韓憑妻》的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同源於民間傳說的各種故事的相互影響和吸收。

故事擯棄了一般志怪中常見的怪誕成分,也沒有因果報應的色彩。作者以健康的情調、浪漫的想象力,表達了一種美好的婚姻理想。

2、曹丕《望夫石》

《唐宋小說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8年版2021-01-18

作者:【三國 魏】曹丕

武昌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者。傳雲: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婦攜幼子餞送此山,立望而形化為石。

賞析:

本篇採自《列異傳》。

望夫石,各地均有類似的傳說:過去有一位婦人,思念從役在外的丈夫,佇立眺望,日久化為石,人們便稱此石為望夫石。不過,從現存較早的文獻來看,這篇記載應當是較早的一種。《初學記》卷五引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亦載此事,背景也在武昌:“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狀若人立。古傳雲: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攜幼子餞送北山,立望夫而化為立石。”文字與此相近,可見早期望夫石的故事傳說是在武昌。但是後來又與孟姜女聯絡起來,如遼寧興城市西南望夫山上的望夫石,就相傳是孟姜女望夫所化。這個歷史傳說後來幾乎家喻戶曉,並被歷代的文學家作為熟典寫進文學作品中。如明代朱有燉《香囊怨》:“憑著我志誠身端正,便化作望夫石也,堅等到河清。”明謝讜《四喜記·翠閣耽思》:“仰望惟君子,無邪不害思。甘為望夫石,何日是歸期?”清人孫枝蔚《甲申春日紀事》詩:“樓中身化望夫石,獄裡聲如啼夜鳥。”

望夫石本身的故事情節非常簡單,但是它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卻給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家聖女助我修仙

貓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