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章 陳情表,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密從小賴祖母劉氏撫養成人,故侍劉十分孝順。《晉書·孝友傳》將他名列首位,譽之“以孝謹聞”。泰始三年(267),晉武帝召為太子洗馬,他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奉養,辭不赴命。但因他曾仕蜀漢,而今亡國賤俘,故深恐晉武帝疑己懷念舊朝以矜名節,招致大逆不道的罪名,於是飽含血淚上了這篇《陳情表》。“武帝覽表,嘉其誠款,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清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

要想得到皇帝真正相信並諒解自己不奉詔的苦衷,就必須首先動之以深情,方能喻之以大義。故首段先從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說起,一下子把對方也帶進一種悲愴酸楚的環境氛圍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開篇伊始,便用“臣以險釁,夙遭閔凶”八字總起,不僅高度概括,而且聳人聽聞。往下即分兩層具體描述如何“險釁”、“閔凶”:從“生孩六月”至“至於成立”,寫其幼年的零丁孤苦,全靠祖母的“躬親撫養”;從“既無叔伯”至“未嘗廢離”,寫其成年之後的缺親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他贍養侍奉。前一層著重突出“孤弱”二字。先寫“孤”:出生六個月,慈父就死去;剛滿四歲,舅父就強迫其母改嫁,使她不能守節撫孤,這就很自然地點出全賴祖母撫養的大恩。再寫“弱”:從小多病,九歲還不能走路,這也是因“孤”而貧困、悒鬱的惡果。這就含蓄地表明祖母撫養他這孤弱之人至於成人自立,是何等艱難不易!也就為後文“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作了有力鋪墊。後一層著重突出“無人侍親”。先寫“無人”:三代獨脈單傳,故“既無叔伯,終鮮兄弟”;家門衰微,福氣稀薄,很晚才有兒子,太小不濟事;外無親族,內無童僕,孤單無依地獨立生活,唯有自己形體和影子互相安慰。這幾句不僅突出了獨支門戶、孤獨淒涼的家境,起到以情動人的作用,而且也是“奉親養老,捨我其誰”的有力證據。故接以“而”字自然轉到“侍親”問題上:祖母劉氏早已為疾病所纏繞,常年臥床不起,對他有養育大恩的祖母正需孫兒盡孝之時,他又怎能不侍候湯藥,離她而去呢!這就為後文“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作了有力鋪墊。總之,本段無論寫自己幼年孤弱,還是寫祖母“夙嬰疾病”,皆是為後文“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這一不奉詔的原因,預作鋪墊的。

有了這段悲惻感人的遭遇作基礎,故第二段接敘朝廷屢次徵召催逼、自己辭不赴命、進退兩難的處境,就不致使皇帝感到突然,誤解他傲慢抗命了。本段先分別以“逮”、“尋”兩個時間副詞領起,連敘兩次徵召,一次“辭不赴命”,一次“辭不就職”,原因皆是供養祖母之事無人主持(供養無主),與首段呼應。而耐人尋味的是兩次陳情之前先冠以恭敬之辭:一曰“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再曰“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皆表現出皇恩浩蕩,感恩戴德之意;態度十分謙卑:“猥以微賤”,“非臣隕首所能上報”。這種誠惶誠恐,肝腦塗地亦難報聖恩之情,恰好極大地滿足了皇帝的權威欲和虛榮心。然後再敘“詔書切峻”,“郡縣逼迫”,“州司臨門”,接二連三的催逼,使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矛盾心境:想奉詔賓士入朝,而祖母病情日益沉重;想苟且順從私情,向州縣申訴苦衷,又不被允許。這種先恭維皇恩,再申訴委屈,自然比直陳委屈更易打動“聖心”。本段連用“察臣”、“舉臣”、“拜臣”、“除臣”到“責臣”、“催臣”,不僅文法錯落,顯出由弛而張的逐步緊迫情勢,同時也體現出先恭維皇恩浩蕩,後申訴委屈矛盾的心理層次。

如果說前兩段重在敘事中動之以深情,那麼三、四段則重在陳情中喻之以大義了。第三段先擺出“聖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寫法。史載司馬昭死,晉武帝司馬炎堅持為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家聖女助我修仙

貓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