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章 白居易《廬山草堂記》,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夾):輕輕碰擊。[15]幢(chuáng床):古代作儀仗用的一種旗幟,以羽毛為飾。[16]杖屨(ju巨):扶杖步行。屨,亦作“履”。[17]覙縷(luolu鑼呂):謂語言委曲詳盡而有條理。這裡指“概括”。[18]物至致知:謂各種景物紛至眼前,使人有所感受而增長智慧。《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19]永、遠、宗、雷輩十八人:指東晉高僧慧永、慧遠兄弟和著名隱士宗炳、雷次宗等人。據《蓮社高賢傳》載,他們曾在廬山東林寺結社唸佛,因寺中有池植白蓮,世稱“蓮社十八賢”。[20]白屋:指貧苦人家的屋子。[21]蹇(jiǎn檢)剝:均為《易經》中的卦名。此指遭受挫折。[22]冗(rong)員:閒散多餘的官員。[23]歲秩:規定的任職年限。[24]東西二林:指東林寺、西林寺。[25]落:落成。這裡指慶賀落成。
賞析:
此文作於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前此二年,宰相武元衡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派人暗殺。白居易上疏“急請捕賊,以雪國恥”(《舊唐書》本傳),為權貴所憎惡,以“越職言事”貶為江州司馬。元和十一年(816)秋,白居易遊廬山,獨愛香爐峰下、遺愛寺旁的一處勝景,便在那裡修築一草堂。次年草堂落成,他寫了這篇《廬山草堂記》。
文章起始,交代草堂的由來及位置。廬山三面臨水,層巒疊嶂,雲影瀑流,相互映發,景色奇麗秀美,故作者以“匡廬奇秀甲天下”句總贊一筆;而草堂建在香爐峰與遺愛寺之間,“其境勝絕”,作者又以“甲廬山”稱譽。兩個“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圍環境之美。至於修建草堂的起因,作者說是“見而愛之,若遠行客過故鄉,戀戀不能去”,可見是出於對廬山美景的深情迷戀。
第二自然段,寫草堂的設定。草堂於元和十一年秋動工,次年春落成。草堂格局簡單:一間堂屋,兩間側室;正屋與側室之間以柱相隔,故曰“兩柱”;另有兩間耳房,前後各開兩窗。其《香爐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題東壁》詩有句雲:“五架三間新草堂,石階桂柱竹編牆。”堂內陳設樸素古雅,聽其自然,顯示作者的愛好和志趣。
三、四兩個自然段,寫住進草堂後的情景。作者仰觀諸峰險峻,俯聽泉水流響,還有竹樹雲石等點綴,令人從早到晚欣賞不盡。美景的誘惑,使他產生“外適內和”之感。他覺得身體舒適,精神和暢,幾乎進入了物我兩忘的境界。為烘托草堂主人之樂,作者又透過自問自答,對草堂附近的自然景物進行細緻描繪:堂前平地,中間平臺,臺南方池,環池山竹野草,滿池白蓮白魚。南面山澗,兩岸古松老杉,林間白石鋪路,散步其間,悠然自得。這就把草堂南面的景物寫得生動有致,情趣盎然。接下去,又分別描繪出草堂北、東、西面景物的特色:北面山石層疊,雜木異草覆蓋;綠蔭茂密,紅果累累,四季呈現出一樣的色調。還有飛湍的泉水和種植的茶樹,可就近烹煮品飲,消磨盡日。東面有瀑布,水懸三尺,入夜瀑布聲叮噹悅耳。西面靠山崖處,剖竹架空,引泉注入臺階。草堂四周的景物都寫得動靜相生,有聲有色。作者仍感意猶未盡,又展示草堂四季景色的特點:“春有錦繡谷花,夏有石門澗雲,秋有虎溪月,冬有爐峰雪。”加上早晚天氣變化,景物時隱時現,明滅可見,氣象萬千。於此,用“故云甲廬山者”一句收束,轉入議論,抒發物我兩忘的情懷,回應上文“俄而物誘氣隨”兩句,顯出構思的精妙。
第五自然段正面記敘對山水的愛好和希望終老草堂的心情,而將其歸隱的政治原因僅以“一旦蹇剝,來佐江郡”句一帶而過,抑鬱不平之氣寄於言外,意蘊深遠,更富藝術魅力。作者又為未來生活構思出一幅“出處行止,得以自遂”的美妙圖景,宣稱要“終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而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