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龍攀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章 小食堂開課,華娛從三國劇組開始,騎龍攀天,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此“遺忘”此前李儒的表演感,重新在心中描繪出楊修的形象。
一些有經驗的青年演員,也微微頷首,認可這種說法。
只有一些在演三國之前沒有一點鏡頭經驗的年輕演員,對這種說法沒感覺,他們演戲全靠性情下意識的表達,這種出來的效果無非兩種情況,要麼導演當初選角時感覺這人就是這角兒,所以天真爛漫,要麼直接砸鍋。
許旭話風一轉:“但這種方式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保證朦朧印象的豐富性,不然在鏡頭前表達出來的形象是單調的,甚至如果我們這種初始的朦朧印象是跑偏的,那潛意識表達出來的形象也肯定會出現問題。我舉個例子,比如,我們劉禪兄。”
被點名的劉禪飾演者李鐵抬起頭,不明所以為何點他的角色名,我這形象都是固定的,有啥好豐富的。
這時,許旭丟擲了一個問題:“談到劉禪的形象,大家的印象是什麼?”
“小阿斗。”
“有點憨。”
“昏庸無能,就是個擺設。”
“亡蜀之君。”
“被劉備摔傻了......”
餐桌聽眾裡,被許旭漸漸引導著思路的姑娘小夥們,你一言我一語,給出自己對劉禪這個角色的印象。
都挺是犀利。
直接讓站在一旁的劉禪飾演者,李鐵本人聽到這些詞,圓胖胖的臉都紅了。
雖然,他拿著劇本,對著三國演義一頓研究,得到的也是這些屬性。
就連導演選角時,也都是看中了他傻乎乎的胖子形象,好使。
可是,誰又願意自己飾演的角兒打上這些標籤呢?
但是沒辦法,總得有人來演丑角兒。
被叫來演劉禪這個角兒,李鐵是帶著犧牲位的認知自覺。
這時,有一道女聲說道:“文學形象是此間樂不思蜀,民間形象是個扶不起的阿斗,至於歷史形象我說不太說得來。”
聲音溫溫柔柔,許旭詫異著是誰這麼快就學會用起了“歷史人物有三種形象”的方法,眼睛一瞅,是溫柔大姐何晴。
被許旭這麼一看,嘗試著用新方法分析角色的何晴,明亮的目光裡還有那麼一點點的不太好意思,因為她發現,運用這個方法給角色構形的時候,歷史這一塊兒,肚中沒貨。
許旭給出了一個點贊手勢:“大家剛才說的都很好,只是,我想說的是,劉禪真的是大家所想的這樣嘛?”
那還能怎樣?
臉都紅了的李鐵瞅向許旭,似乎想要從他這裡得到不一樣的答案。
許旭就道:“我們不簡單的去做評判,所能做的,就是把資訊的集合擺出來,供大家參考。”
“先說統治地位。”
“相比於歷史上的傀儡皇帝,時刻要擔心朝不保夕的生命安危,劉禪無疑是幸福的,有諸葛亮這麼一位事無鉅細、又忠心耿耿的丞相,他應該是甩手掌櫃爽飛了,但真的是這樣嘛?”
“根據歷史記載,怕是不盡然。在三國志的注裡,記載了一件事兒。就是諸葛亮死後,全蜀民眾都在請願立廟,結果是開朝會沒透過,理由是不符合禮制。第二次又有人向朝廷提出在成都立廟,這次的結果直接就是劉禪本人不同意。直到第三次,才同意在定軍山諸葛墓前立廟。”
“我們說,對一個人的態度或許在死後怕是體現得最為真實,如果連人死後場面上的事兒都做得勉強,那心底真實的態度,可想而知。”
噝~
桌前眾人聽得入神,還有些茫然:劉禪和諸葛亮之間,還有這一茬麼?
怎麼感覺讀的不是同一本三國!
這股茫然、驚訝、第一次聽說的情緒裡,小食堂的人群座位,隱隱向許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