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龍攀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章 在家鄉出了名兒,華娛從三國劇組開始,騎龍攀天,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34章 在家鄉出了名兒
感慨著這本新鮮出爐的《潛伏》小說質量,行業內,不禁紛紛在感慨許旭這個名字。
這成長的速度太快了啊。
第一次這個名字出現在眼前,還不過是八月十號。
短短半年時間,又拿出了一本如此篇幅的小說。
這種文字輸出的效率,放在半年這樣的時間尺度下,讓人咋舌。
一些搞短篇創作的,心裡略微一盤算,好傢伙,半年的時間,就超出了自己大半輩子的文字量。
這上哪兒講理去?
心中很是唏噓,後生兇猛。
無疑,春節前這一期的《十月》特輯,在原本就熱鬧的春節檔口,是給偌大的文學圈投下了一顆大石頭,掀起了一陣又一陣漣漪。
不過,這顆投石掀起波瀾最大的地方,還當屬於號稱“小滬市”的老家街上。
那可是鑼鼓喧囂,鞭炮齊鳴。
許家父母掏錢請來了一支舞獅隊。
在一條街道上,是從頭舞到尾,然後又從尾舞到了頭。
如此陣仗,原因只有一個,自家小許小說發表了!
而且還是以特輯形式,獨佔一整本《十月》雜誌。
祖墳是冒了青煙哩!
這讓兩位是相當的與有榮焉。
所以是大出血,又舞獅,又放鞭炮。
整條小街,還沒到過年的這一天,已經是喧囂熱鬧異常。
看熱鬧的左鄰右舍也很驚歎。
這是從沒有過的事兒。
之前別人家的孩子裡,最多也就是聽到某某文章登上了報紙。
哪像現在,一整本雜誌都是一個人寫小說!
這簡直就是鎮裡重新誕生了文化人。
掰著手指數一數,往前倒退幾十年,也就是住了一個搞翻譯創作的傅雷。
現在老許家的兒子,居然也寫出小說了。
而且人群裡一聊之後,聽說還不止是這一本,半年前就已經是寫出了一本,只不過那時大夥們都不知道。
這種熱鬧的陣仗之下,街道上新開的一家新話書店門簾上,也打出一道橫幅:“熱烈祝賀我鎮作家許旭新作《潛伏》上市!”
就衝著支援鄉土作家的角度,該不該進來支援上一本?
當然應該了。
哪怕平時不讀這玩意兒的,也抱著“老許家兒子究竟寫出了個啥”的好奇感,在書店裡蹭看著。
平民老百姓才不管所謂文學性色彩呢。
只看故事好不好看。
而這個好不好看的評判標準,直觀的就表現在故事對於民間大眾的吸引度。
許旭基於後來電視劇所謀篇佈局的《潛伏》,無疑是達到了這一個標準。
在鞭炮齊鳴的氛圍裡,在小鎮街道上,率先流傳起了《潛伏》熱......
許旭不知道自己家裡還熱火朝天的整出了這麼一茬。
被家中兩位這麼一操作,自己的名字已經成為了街道上最靚的崽,回去後,怕是要變成吉祥物。
這會兒的他,已經離開了十月雜誌社,人正在商場裡。
不是考察《潛伏》的銷售行情,而是在準備拜訪上門的禮物,為此,是特意去了一趟銀行取出了兩千塊錢。
趁著今兒時間還早,許旭是準備跑一跑在京的幾位大佬。
跑動的任務量還有些大。
因為三國劇組的幾位大佬,目前都定居在京城。
這可是在劇組好不容易搭建起來的關係,而再熟悉的關係,不跑一跑也容易遺失,許旭可不準備就這麼冷淡下去。況且春節這個傳統走親訪友的時間點,也是提供了上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