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龍攀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3章 劉關張看稿,華娛從三國劇組開始,騎龍攀天,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著這個開頭,許旭有些不滿意,總感覺是差了點意思。
再眼瞅著時間不早,想著白天還要劇組幹活,乾脆收拾了一下腦子,上床睡覺。
接下來的兩天裡收班後,許旭又寫了兩稿開頭。
事實證明,萬事開頭難。
許旭只用一週的時候就寫出了整個故事的細綱,但是卻在三天的時間裡,對《潛伏》的開頭是數易其稿。
不是寫不出來,而是寫完開頭的許旭自己讀了讀,總覺得距離讓人一眼就拔不開眼的層次是差了一口氣。
這種開頭上的糾結,是他在提筆寫《無悔追蹤》的時候,還沒有遇到過的。
但是,這次《潛伏》的開頭方式,跟《無悔追蹤》是完全不一樣的。
因為已經對外發表的《無悔追蹤》是雙主角,所以開篇的處理是以人物對話的形式把兩位主角都拉進來展開情節,力道是體現在人物對話的魅力上,一句話可能有八百個心眼子。
而《潛伏》卻不是這樣,這是單主角,而且餘則成還需要一個棄暗投明的過程,這種站位上的變化需要在開篇上做好自然的鋪墊,去交代更多的背景為什麼主角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三稿寫下來,許旭是對比了一下。
第一稿,是偏重了環境,講諜戰必敘環境細微處,環境敘述也是展現筆墨文學性的一種方式,但大量筆墨注入後,就顯得有些頭重腳輕了。
第二稿吸取教訓,注重以人為本,但寫下來後,看成稿又覺得短時間出場的人物有些偏多,容易讓初看時的讀者迷失。
第三稿結合之前兩稿缺陷,注重環境為人和情節而服務,開始是有了點意思。這就需要動筆過程中在環境、情節和人物之間找到一個完美契合的度。
沿著第三稿的感覺,許旭就把三稿開頭擱到一旁,又重新提筆起來......
這樣的過程,其實是不知不覺裡,許旭對於寫作的要求也是在自我拔升。
一天後,開頭成稿。
舒了一口氣的許旭,懷著放鬆的情緒,在片場看黃蓋捱打。
這是蔡曉晴抵達三國城後,著手拍攝的第一場戲。
在此之前,各類拍攝器具從野山坡是陸續運輸抵達。
為了拍好火燒赤壁這個正在籌備的大場面,需要把轉場後的劇組聯調聯試一下。
黃蓋捱打這場戲,就承擔了聯調聯試的任務。
正好,這場戲,也是火燒赤壁的前哨戲。在他挨完打後,就該他率部眾去詐降曹操,然後火燒連環船。
所以,這也算是赤壁大戰開拍前的一個熱場。
不得不說,飾演黃蓋的老藝術家,臉上表演出的由生抗到忍受不住的痛苦表情,很是拿捏到位。
這會兒四個紅衣大漢,手持碗口大的木棒,對著黃蓋的扮演者吳老師就是一頓敲背。
從前,自己在電視裡看到這一幕時,許旭是大感震撼,感覺真打都沒這麼狠的。
此刻站在現場看,大感佩服的除了演員本人外,還有兩點:
一是幕後這些妝造師傅們,他們就在鏡頭之外,棍棒每落一下後就會上前模擬傷痕,透過剪輯反饋為成片時,就會有每一棒落下都有傷勢的視覺效果衝擊。
而老黃捱打的妝造,也幾乎是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整個後背上傷痕累累,鮮血淋漓,木棒上都像是沾著血跡。
二是這四位行刑紅衣大漢,棍棒高高舉起,站在攝像機的角度上是狠狠砸向了演員後背上,但他們需要在面板接觸前的一刻收力,不然真砸上去,老黃指定要歇菜,這對四大漢而言,亦是一道考驗。
就在許旭津津有味看著黃蓋捱打的時候,這時,肩膀忽然被一隻粗胳膊搭上:“生分了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