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籟星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頁,七零年代文工團,天籟星璇,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呵呵,看來他的離婚計劃又要提前了呢。
人群中一位觀察敏銳的女知青突然說:「秀芝姐,那男的是誰啊?怎麼一直盯著你看啊?」
她們知青都是住在村子最外邊的,今天一大早又去鎮上趕集,所以根本不認識這個陌生的少年。
張秀芝遠遠看了一眼,心裡猜到了幾分,於是便跟眾人解釋:「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那應該是顧淮兄弟的契弟。」
「顧淮?是那個顧營長顧淮嗎?」
「是啊。」
「原來他就是金花說的嫂子啊,還確實長得怪好看的。」
「哈哈哈,誰說不是呢。」
也不知道這話刺中誰了,一個女知青驀然笑了起來。
「嗤——這兩大男人在一起有什麼意思?又不能傳宗接代,鬧著玩嗎?」
見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她身上,那女知青更來勁了,說話也放肆了起來:「要我說找男人還不如找女人,這女人能洗衣做飯,能生孩子,能操持家庭,那男人能嗎?也不知道顧營長的父母怎麼想的……」
張秀芝跟顧淮是,從小一起長大,對他的情況也算是知根知底。
說起結契兄弟這事兒,從古至今一直都有,可那都是窮苦人家,走投無路才會這麼做的。顧淮要工作有工作,要長相有長相,要人品有人品,根本不愁找物件,就是攤上這對父母,不太負責任。所以張秀芝心裡一直挺為顧淮感到惋惜的。
可惋惜歸惋惜,這並不代表她可以容忍一個對顧淮全然無知的陌生人,對他包括他的家人肆意侮辱。因此,當她聽到這位女知青的話,心裡十分生氣,說話的口吻也冷硬了幾分:「這是我們河洛的風俗,你們雖然不是本地人,但也希望你們可以尊重我們。」
這位女知青就是先前跟顧金花起矛盾的那個,張秀芝的話在她聽來就是嘴硬,不禁冷笑連連:「什麼風俗,我看是陋習,是封建糟粕,當年破四舊怎麼沒把這事兒給批了?我看應該反應給上面知道一下。我們是下鄉知青,來支援建設鄉村的現代化的。知識是我們的武器之一,我們也要用知識來挽救你們!」
「姐妹們,自古男女結合才是順應自然,順應時代,這種結契的陋習就應該被徹底取消!」女知青說得慷慨激昂,絲毫沒發現其他女知青看她的眼神已經隱隱變得不對了。
有個在顧家村呆了很多年的女知青忍不住站了出來:「曉玲,你在說什麼呢?顧同志跟他契弟分開了,是能來娶你還是咋?這是人家的事情,咱們是外邊來的,跟咱們完全沒關係。」
曉玲被說得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最後一跺腳自己就跑開了。
張秀芝跟其他女知青們一道來到曬穀場,這裡熱鬧非凡,正在排練元宵節目呢。
顧家村連著周邊幾個村,加起來有七八十個知青,都住在這一帶,他們都是知識分子,來到農村也不忘搞文藝工作那一套。
不過別說,還真給村裡的父老鄉親帶來了不少膾炙人口的節目,也讓枯燥無味的鄉村生活變得更多姿多彩。
張秀芝擔任活動的後勤隊隊長,跟著另一個女知青崔霞專門負責節目道具。
眼下兩人正補衣服呢,不知道怎的就聊到了找物件身上。
張秀芝前腳才罵完一個痴心妄想的,現在極度敏感,聽著崔霞的口風,立刻就急了:「咋?你也想要當軍官太太啊?」
崔霞故意逗她:「我的好姐姐,難道你不希望我嫁的好啊?」
張秀芝兩眼一瞪:「盡胡說,我肯定是希望你嫁的好啊!」
崔霞嘆了口氣:「可你也看見了,現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那幫男知青唱個歌跳個舞倒是在行,幹起農活來就不行了,如果我們結了婚,兩個人賺那點工分根本不夠嚼用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