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一十二章 思潮,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況,他太瞭解自己這個弟子了。

解縉不是一個能自己做決斷、拿主意的人。

他需要有人在前面給他引路。

否則他的野心與他的視野、能力完全不匹配,自己只能瞎撞撞破南牆,繼而一頭栽到黃河裡被淹死。

而且這裡還有一個典故。

對於吏治之風這個問題,解縉十五年前的態度,是與現在完全相反的。

洪武二十一年四月,解縉陪同朱元璋遊覽,獻《大庖西封事》,這篇策論文章,可以說很好地反應了那時候解縉傳統士大夫的思想,解縉因其名動一時。

文章開門見山,開篇的“無幾時不變之法,無一日無過之人”、“未聞褒一大善,賞延於世,復及其鄉,終始如一者也”,即指出老朱治理天下過於嚴刑峻法,且總是搞榜樣人物的問題,對於吏治和刑罰,解縉的建議是“自今非犯罪惡解官,笞杖之刑勿用”、“夫罪人不孥,罰弗及嗣”、“天下皆謂陛下任喜怒為生殺,而不知皆臣下之乏忠良也”。

只能說,解縉沒掉腦袋,是那天老朱心情好。

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勸諫老朱簡化法令,不要濫施刑罰,對士大夫要好一點,也就是兩宋傳承下來的那套“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論,認為君王與士大夫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君王尊重、禮遇士大夫,能為士大夫發揮自身才能建設國家提供一個較好的環境,而當時的解縉,則認為治理底層百姓只需要透過減輕賦稅,多建學校,用詩書禮學就能宣沐王化,繼而實現天下大治。

那時候的老朱看著解縉什麼都沒說,只是讓這小子趕緊從自己眼前滾。

十五年後,解縉也終於明白了當年白髮蒼蒼、眼神狠辣如惡虎的洪武皇帝,為什麼會忽然用那種夾雜著“憐憫”和“同情”的眼神看自己。

一路走來,他明白了很多道理。

君王與士大夫不是共治天下,而是此消彼長又無法徹底消滅對方,所以不得不共存。

皇權對士大夫好一點,換來的不是吏治清明,而是大機率吏治糜爛,蹬鼻子上臉。

治理百姓減稅是沒用的,根源問題在於基層胥吏,皇權不下鄉,減多少稅都減不到百姓頭上。….

多建學校推行詩書禮學建設不了天下大治,但鋪路治水多用化肥可以。

解縉什麼都懂,但看著十五年前的自己,他斬不下心魔。

那個過去的自己,那個年少的自己,那個天真爛漫偏生才學天下第一的自己。

“看好了,老夫最後教你一次。”

解縉扶著董倫起身,親手研開墨,看著董倫的如椽大筆飽蘸墨汁,暈在宣紙上。

神奇的是,剛才還在不斷微微顫抖的董倫,手和腕,這時候開始異乎尋常的穩定,沒有了絲毫的顫抖。

“為國之法似理身,元氣欲固,則神氣欲揚。

國朝患不在外而在內,不患北虜之入寇,而獨患吏治之不清矣!吏治不清,紀綱則不振,故元氣日耗,神氣日索。

所謂‘欲安民又必加意於牧民之官’,今日之廟堂,虛文矯飾舊風尚存,牧民之官尚不可自制,何以布國朝恩澤於海內?”

董倫把筆送到解縉面前。

“剩下的,你來寫,只寫吏治之風,休要言及世風、學風。”

解縉接過了筆的手,在劇烈地顫抖。

筆鋒觸到宣紙上,扭扭歪歪,但在下一個字,馬上就轉成了董倫的字型。

“寫你自己的字,走你自己路。”

解縉的字漸漸變成了他自己的筆體,龍蛇飛舞間,文章已成。

“今日有三弊者也。”

“一者曰貪財。”

“貪財者,一目已盲,未盲者兼為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樓潛龍

尚二郎

庸君

楊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