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4章 有沒有可能地球不是中心?,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94章 有沒有可能地球不是中心?
朱元章的這種對天文學輕視的態度,直接反映在了大明的律法裡。
《大明律》明文規定,凡私家收藏玄象器物、天文圖讖、應禁之書,及歷代帝王影象,金玉符璽等物者,杖一百,若私習天文者,罪亦如之。
所以,正是因為大明統治者的這種態度,導致了華夏的天文學,在明代開始出現了嚴重的退步。
對於元朝,你說蒙古人有千般不好都可以,但有一點,那就是蒙古統治階層對數學、天文學這些自然學科的重視和應用,真的是比後來的明朝強很多。
雖然這種重視,一開始是為了點軍事科技點。
但不管怎麼說吧,從大明開國以來,天文學就變成了欽天監和少數有藏書的人的特權。
即缺乏歐洲後來那樣開放的學術交流環境,也難以進行學習,民間有人對天文學興趣,就要面臨受到統治者打壓的局面。
這就進一步導致了閉門造車,這樣封閉的環境並不利於天文學學術成果的傳承,因此從明朝開始,最終中國天文學由領先變為落後。
卓敬稍加解釋,這位基本沒見過天文學書籍的前同僚、現獄友才明白過來。
嗯,其實很多官員都是不看《大明律》的他們之所以沒有觸犯這條法律,單純是因為市面上壓根就沒有天文學書籍給他們看,自然也就無從談起觸犯法律的事情了。
就跟偏遠山區的村子裡沒有汽車,也就不存在酒駕違法的道理是一樣的。
姜星火說道:“我之所以說,華夏天文學傳承下來的基礎理論是不太準確,便是因為,渾天理論知道我們腳下的大地是圓的,但是渾天理論的核心,是我們腳下的球體,也就是地球,是在整個渾天的中心。”
“那不然呢?”
卓敬一時愕然,渾天理論在這個時代,其實是天文學的主流,懂天文學的人,是知道大地是個球體的。
正因如此,鄭和才沒有對地球儀有多驚訝。
《元史·卷四十八·天文一》:苦來亦阿兒子,漢言地理志也,其制以木為圓球,七分為水,其色綠,三分為田地,其色白,畫江河湖海,脈絡貫串於其中,畫作小方井,以計幅圓之廣袤、道里之遠近。
換言之,元代人不但記載地球是圓的,而且還準確記載陸地佔百分之三十,海洋佔百分之七十,此外對許多城市的緯度測定,也就是畫得“小方井”跟後世的地理資訊極為接近,比如,北京北緯42°,太原北緯38°,成都北緯31.5°,南京北緯34°,瓊州北緯19°等等。
而且經緯度的概念,還是前面提到的元代郭守敬測出來的,他在最南端測量出北極星角度是15°,最北端位於北海,測量出北極星角度是65°,進一步證實了緯度差,說明地球並非平的,如果是平的,那麼北極星角度不會差別如此大。
故此鄭和所驚訝的,是姜星火手裡球型海圖,關於西洋諸國地標城池的準確度。
而非大地是個球體本身。
姜星火深吸了一口氣,問出了一個靈魂疑問。
“有沒有可能,為了照顧農業生產,所以上千年來,以月亮為參照標準制定的歷法,之所以要一代代的修訂,就是因為,一開始就不應該以月亮為參照標準?”
聽聞此言,卓敬的腦海中,頓時有些發懵。
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如此發達,為何不知道地球繞日公轉?
這便是因為,中國古代曆法以陰陽合曆為主,由於觀測出發角度的原因,基本忽略了太陽的週期,也就忽略了地球繞日公轉。
陰曆年一年是三百五十四天,這與地球繞日週期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相差太多,所以歷代的歷法,都要縫縫補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