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5章 幸好朱棣沒聽這節課,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看到了嗎,不管太陽怎麼動,只要這幾條線連在一起,由於總會過去‘一年’的緣故,只要積累的資料足夠多,每‘一天’在不同的‘年’的狀態下,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情況,總會得出類似的結果.而只要引數足夠多,也就是說,幾何圖形的問題,是可以轉化成一個個代數模型,來求近似解的,而引數越多,這個近似解就越精確。”

見幾人領悟的狀態不太一樣,姜星火進一步解釋道。

“換言之,就比如大明現在用的《授時歷》,就相當於把太陽每一個月,每一天,甚至每一個時辰、每一刻的運動,都進行了分段,然後用三次方程做開方術,來求近似解。”

方程和開方術這些名詞,都是華夏古代數學就有的,因此,學生們聽起來並沒有任何阻礙。

而隨著姜星火的拆解,幾人也漸漸明白了過來。

說白了,就是隻要華夏上千年積累下來的觀測基數在這,太陽在每一天每一個時辰每一刻的變化,其實早都重複了上千次了。

也就是說,每個方程都經過了上千次的檢驗。

哪怕是純純的經驗主義,都已經得到了一個相當精確的近似解了。

如此一來,太陽運動模型本來是個幾何問題,就被以類似“無限割圓”的辦法,拆解成了代數問題。

所以“以地球為中心來觀察太陽運動,然後計算制定曆法,是怎麼在錯誤的基礎上做到正確地預測”這個問題,也就得到了解答。

朱高煦也提了一個問題:“姜先生,那這兩種觀測方法,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姜星火指著地上的·說道:“如果以這個·作為地球或者太陽,來觀察對方,那麼你覺得,傳統觀念以地球為中心這跟換成以太陽為中心觀察,有什麼區別?”

朱高煦不懂,但是不妨礙他做出最直觀的回答。

“俺感覺沒啥區別。”

“對嘍~”

姜星火笑了笑:“就是說,其實從某種角度來看,無論是日心說,還是地心說,都不是絕對準確的真理,因為你怎麼能知道地球或者太陽就是宇宙的中心呢?”

這句話,把卓敬與鄭和說的一愣。

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就算了,發光發熱的太陽也不是?那我們難道在宇宙的垃圾堆裡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沈家大小事

申生不息

震驚!一道金幕通古今!

杉菜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