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34章 道心,極品花都醫仙,佚名,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周圍的鬨堂嘲笑聲中,陳飛宇搖頭道:“錯了,錯的離譜,簡直離題萬里。”
呂錦鋒微微皺眉,道:“那你說說看,我哪裡說錯了?”
“你只知道王陽明講的是‘心’,那你可知道,心有人心與道心之分?”陳飛宇說話的同時,環視課堂一圈。
他目光所及之處,課堂裡所有人都覺得有如一柄利劍,刺得雙眼生疼,紛紛低下頭,不敢與陳飛宇對視,原先鬨堂的笑聲戛然而止。
呂錦鋒沉吟著沒有說話,他在《傳習錄》中,自然看到過“人心”與“道心”的內容,可是“道心”太過抽象,他沒怎麼在意過,而且“道心”與“人心”又有什麼區別,不都是“心”嗎?
只聽陳飛宇道:“儒家十六字心法有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人的種種意識、思慮、知識,都是‘人心’,而王陽明的心學,所指的則是‘道心’。
道心是一種無思無慮的先天狀態,能合於天地,也就是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人能時時刻刻處於無思無慮的先天狀態,就能時時刻刻與天地合一,能通曉天地間的所有道理,這也就是佛家所謂的‘定能生慧’,是一種圓融無礙的智慧。”
在場的學生一臉懵逼,全都聽傻了,又是人心又是道心的,壓根聽不懂。
呂錦鋒神色驚訝,難以置信地看著陳飛宇,別說是這些學生了,就連他也是第一次接觸這樣的理論,一時之間聽傻了眼。
倒是段秋雨以前聽陳飛宇講解過一些相關內容,越品味雙眸越亮,越覺得有道理,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陳飛宇繼續道:“人心思慮雜念眾多,又該如何返回到無思無慮的先天狀態,由人心變為道心?那就是在心上下苦功夫,時時刻刻守著自己的念頭,每一個念頭出來之後,就分辨念頭是善是惡,惡的要祛除,善的要發揚光大。
這就是《道德經》所說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惡的念頭損之又損,便能人心死,道心活。
這也是《易經》所說的‘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念頭越來越少,最終念頭消失不見,心靜到了極處,便是‘寂然不動’,便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能‘感而遂通天下’,也就是通曉天地間所有道理。
所以王陽明才說天地間的所有道理,都由心上流出來。”
課堂裡鴉雀無聲,一片寂靜,都被陳飛宇這番驚世駭俗的言論給驚呆了。
就連呂錦鋒都長大了嘴,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愣愣的忘了反駁,又或者說,他壓根不知道該怎麼反駁。
只聽陳飛宇最後總結道:“王陽明有詩云,‘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在心上用功,祛除惡的念頭,發揚善的念頭,就是‘格物’。
惡的念頭越來越少,動心起念皆是善,就是‘致知’,透過在心上‘格物致知’,最終人心死,道心活,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由此可見,陽明心學的本質,就是‘道心’二字!”
課堂裡的學生一片震驚,全都看著陳飛宇說不出話來,但是無一例外,他們震驚的神色中透著濃濃的佩服!
要知道,能坐在燕京大學的教室裡聽課的,無一不是各省市的學霸,對華夏古文學都有一定的造詣。
然而陳飛宇所講的東西太過深奧,又是《道德經》又是《易經》,又是儒學又是佛學,引經據典博採眾家之長,雖然他們沒怎麼聽明白,但是他們下意識就能察覺到,這個叫陳飛宇的小子絕對很牛逼!
段新雨看著心上人意氣風發的模樣,眼眸中異彩漣漣,幸好把飛宇帶來燕京大學旁聽,不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