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騎鶴揚州,大宋那些年,墨尚花開,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龐師古主力,楊行密率軍馬不停蹄趕往壽州,與大將朱延壽一起夾擊西線的葛從周。葛從周原本的任務是要奪取壽州要塞,但是他手上的兵力不多,對手朱延壽又很強,只能坐等龐師古的勝利。

看到龐師古的首級和旗幟,葛從周知道敗局已定,他不想重蹈龐師古的覆轍,趁著夜色慌忙渡河撤軍。剛渡到一半,朱瑾的騎兵特戰隊就殺到了,宣武軍慌不擇路,不是被殺死就是被淹死,光在淮河上的浮屍就有上萬具。

兵敗如山倒,都指揮使牛存節吼道:“喪師辱國已是軍人的恥辱,現在棄大帥和部下不顧,還有什麼臉見梁王?有膽量的和我棄馬死戰!”牛存節重新組織人馬,棄馬步鬥,這才稍稍阻擋住了淮南軍的進攻,葛從周和殘部這才得以逃生。

由於天逢大雪,連續多天沒有食物下肚,沿途因飢寒倒斃的宣武軍敗兵比比皆是,最後成功返回開封的沒有幾萬人。

朱溫聽聞東西兩路大軍全都打了敗仗,感覺孤掌難鳴,只得從宿州撤兵。宣武軍來時氣勢洶洶,逃時卻是如此狼狽。

朱溫對掌書記敬翔道:“孤不聽你的勸告,才有今日之敗,魏武不忘赤壁之敗,我朱溫豈能忘清口之恥!”

任何兩個軍事集團的作戰,都是兩個軍事首領智慧、才能和人格的比拼。

三萬對二十萬,清口之戰以中原霸主朱溫的慘敗收場,此戰與歷史上後秦和東晉的“淝水之戰”頗為相似,因此後人也稱其為“小淝水之戰”。

為此楊行密手書一封調侃朱溫:“ 龐師古、葛從周,非敵也,公宜來淮上決戰。”意思是說,你朱溫有本事敢帶著大軍來淮南與我再打一場,一決雌雄嗎!滿滿的都是鄙視。

清口之戰奠定了五代南北格局,形成了南北對峙局面,楊行密以弱勝強擊敗朱溫,使吳國一躍成為南方第一強國。

朱溫到死也沒敢南向淮南一眼。

唐天覆二年(902)三月,唐昭宗拜楊行密為東面諸道行營都統、檢校太師、中書令,封吳王。

楊行密正式開啟了十國的第一個地方割據政權:南吳。

就像大唐是李淵建立的,人稱李唐王朝;大宋是趙匡胤建立的,又稱趙宋;楊行密建立的這個吳國,人稱“楊吳”,楊行密也被稱為“十國第一人”。

◆ 勵精圖治

苦大出身的楊行密,立國淮南後,深知亂世之中,老百姓生存不易,便開始一心為百姓謀福利,救民於水火。

《資治通鑑》載:楊行密“賜與將吏,帛不過數尺,錢不過數百,而能以勤儉足用,非公宴未嘗舉樂,招撫流散,輕徭薄斂,未及數年,公私富庶,幾復承平之舊”。

可見,雖割據一方,楊行密卻能善撫士兵,聚攏人心,勤儉節約,勵精圖治,勸農興業、減輕徭役,令江南經濟得以迅速發展。以至於後來大宋之富庶、東京之繁華,無不得益於此。

唐昭宗李曄天佑二年(905),楊吳大將劉存攻下了湖北戰略重鎮鄂州。鄂州北近中原,南襟湘贛,鄂州的戰略位置對於南吳,猶如荊州對於孫權,相當重要。佔領鄂州,楊吳已經成為南方最強大的獨立政權。

長江中下游一帶,在楊行密的治理下,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免遭中原一般的兵禍連結之苦。江南兵強馬壯,使北方的後梁、後唐、後漢三朝,均不敢越淮河一步。直到後周的周世宗柴榮,才打破這種平衡。

◆ 戲精

開國之初,為了拉攏手下的大將朱延壽,楊行密娶了朱延壽的妹妹朱氏。

朱延壽野心很大,他認為自己不比楊行密差,做個將軍有點屈才了,就和潤州刺史安仁義秘密勾結,想篡位當皇帝。

楊行密忍受不了小舅子朱延壽的逼宮,就想著除之而後快。楊行密以前曾得過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