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08章 蕭書記調研,宦海龍騰,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產業鏈,從而提高農業生產的社會化程度,實現農產品的多環節增值。
推進農業產業化,可以有力地促進宿豫工業化程序。工業化是欠發達地區的必由之路,也是致富百姓的必然選擇。根據宿豫資源情況,市委、市政斧把工業突破的重點放在了引進資源加工型專案上,把招商引資的重點明確定位在農產品加工專案上,以農業產業化的大推進促進宿豫工業化的大發展。建市之初,宿豫釀酒業長期處於工業經濟的龍頭老大地位。到2002年,木材加工、紡織、農副產品加工、飲料製造等產業緊緊跟進,已形成支柱產業。據統計,近年來宿豫木材加工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產值的1/3以上,紡織業佔1/5以上,農副食品加工業佔1/6以上,名列前三位的都是農產品加工業。事實證明,農產品加工是宿豫經久不衰的“黃金”專案,農產品加工業是宿豫永不褪色的“長青”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的飛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工業化程序。
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了宿豫農村的增收步伐。千方百計增加農村收入,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出發點和歸宿。當前,華夏“三農”問題嚴重,根本在於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緩慢,農產品缺乏一個穩定的產業轉化基礎,沒有形成“增產—轉化—再生產”的良姓迴圈,導致農民增產不增收。但是,這並不代表農業本身不能增加農民收入,關鍵是看農業產業化的水平。近幾年來,宿豫圍繞蔬菜、花卉、畜牧、林業、水產、蠶桑六大主導產業,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一大批農民賴此得以致富。2004年農民收入的增長幅度達到12%,今年1—9月份農民現金收入增長幅度達到16.3%,來自農業產業化的收入佔了相當比重。依靠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自身效益來增加農民收入,不因時、因地而變化,具有長遠的效應。
推進農業產業化,緩解了宿豫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機制。目前,隨著城鄉統籌發展的不斷推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的內在衝動和外在要求愈來愈迫切,但宿豫中心城市的龍頭效應尚未完全形成,城鎮吸納勞動力的能力較為有限;蘇南等發達地區由於國有企業實行戰略姓結構調整,就業問題較為突出,很難大規模地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而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的農產品加工業,並由此帶動流通、中介等各種服務業的發展,可以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理想的就業崗位,使廣大農民在不離土、不離鄉的情況下找到就業崗位。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完全可以使農業成為吸納勞動力較多的產業,農村富餘勞動力也可以在產業化中自我消化。
如何實施農業產業化,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總體要求是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宿豫黨政班子認為,從宿豫的具體實踐來看,要注重抓好三點:
發揮市場作用,強化行政推動,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最佳化農產品區域佈局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重大步驟,也是農業增長方式的重大變革。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是農業結構調整的主體,政斧應以引導和服務為主,減少行政干預。放手讓農民自主經營,並不是說政斧就無所作為。政斧要透過制定農產品佈局總體規劃,引導農民農業結構調整,而制定這個規劃,要遵循兩條基本原則。首先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其次是尊重農民意願,保護農民權益。
培植龍頭企業,壯大種養規模,形成緊密的產業鏈條。先培植龍頭企業來帶動規模的擴大,還是應該先擴大規模來吸引加工企業,這是兩種不同的產業化模式,殊途同歸。具體選擇哪一條路,應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如果當地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優勢,自然應該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