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57章 藍藻危機,宦海龍騰,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技術、黏土除藻技術、化學固磷方法、生物酶分解技術等幾十種技術與方法。但是,不管是化學殺藻、生物抑藻,還是生態治藻,也不管技術有多先進,效果有多好,還是未能阻止藍藻的頻繁暴發,技術並沒有發揮出讓人信服的巨大威力。

面對藍藻,人們想到的治理措施更多的是技術上的。

最原始的方法就是太湖流域的農民所採用的方法,把藍藻打撈出來,用來漚肥,哪裡土地貧瘠,就把它上到哪裡。有農業專家認為,藍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氣中的氮,而氮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產。特別是藍藻內含氮量高達10%左右,含磷量也近1%。1立方米藍藻可生產4公斤氮,相當於8公斤尿素,尤其是打撈藍藻能有效地減少湖水中的氮和磷的含量,其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十分顯著,吳城以前也一直是以這種辦法對抗藍藻的。但是由於無法突破打撈困難的瓶頸,這種方法難以應對大規模的藍藻暴發。

回到吳城坐鎮指揮的蕭宸從環保局的專家那裡瞭解到,在1998年,華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在黏土除藻方面取得了一項專利,黏土除藻技術的研究被列入了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華夏科學院重要方向以及“百人計劃”等專案,受到廣泛關注。

但是水利局的有關專家卻認為,除了以往多次實地除藻失敗的記錄以外,黏土技術本身不能防止藻類的再次泛起和底泥二次汙染,導致這種技術在淡水湖泊中難以被廣泛使用。並且,黏土改姓技術將藻華轉入水底後,由於腐爛或泛起而釋放出的氮、磷等,還會重新返回到水體。當大量的黏土投入下去,將藻華帶入水底,在海洋中這種泛起的現象不明顯,但到了淡水湖泊中,在風的助力下,很容易泛起。泛起問題不解決,就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了。蕭宸本身對此瞭解不深,一時也無法對此作出決斷,而且這個技術也不是用來應急的,只好被他先放在一邊。

事實上,近幾年來,研究人員沿著技術主義的路線繼續前行,進一步發展了黏土改姓技術,研製出化學“固磷”的方法,並且開發了以生物防止法、生物浮床法、微生物菌除藻法、高強磁滅藻法、工程疏浚法等為代表的多種技術與方法。但是,在蕭宸一個電話打到華科院諮詢的時候,華夏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專家告訴他,上述治理方法都是在末端上治理,是治標不治本的“下策”。就像川南滇池汙染治理,花費巨資卻沒有取得明顯的效果,就說明了人工治理措施都是非常侷限的。

蕭宸只好又想別的辦法。

用機械挖掘底泥的方法從理論上是可以根治湖泊藍藻汙染,但這種方法是要將全湖淤泥全部挖走。顯然這種方法是不能在太湖和滇池這樣的大型湖泊實施,其所要花費的鉅額資金是任何政斧部門都難以承受的。此前,瀟北東湖中的一個水果湖,面積只有0.14平方公里,挖走全部淤泥就花費了2000萬元。由此可見,這種方法並不現實,即便吳城有錢,也經不住這麼玩,太湖可比那小湖大上萬倍了。

於是蕭宸緊急召集全市相關專家連夜開會商議,結果有倒是還有一些應急的做法,如引長江水沖洗太湖或巢湖,將汙染一衝了之,可以得到暫時的緩解,但那僅是將汙染轉移到近海而已,由藍藻變成褐藻,由水華變成赤潮,最終汙染沒有治理,反而愈演愈烈。

蕭宸也知道,根本的解決辦法是源頭控制,如果汙染源得不到控制,技術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切斷工業、生活汙水、農田氮、磷等汙染源,使水體流動起來,但問題是,知道不等於能辦到。

第二天趕到吳城的一批京城相關領導和專家裡面,有國家環保總局科技司司長曹英民,他很坦誠地告訴蕭宸說:“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藍藻水華問題,僅靠技術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他說,技術只是治理的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狂仙歸來當奶爸

菸灰公子

穿成假千金她媽

多多鹿

陛下總想碰瓷我

見荷

訓衛手冊

梧桐難栽

諸天之從新做人

惠鵬鵬

當反派遇上反派[快穿]

清酒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