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巡撫
作者二三子行不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章 巡撫,我要揍的勾踐生活不能自理!,作者二三子行不行,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收場,沒辦法吳越傾國大決戰,哪有那麼多資源搞其他,都拿來砸死對手了。
這一次吳地也沒有找麻煩,就埋了。他的祭祀實際上也是安撫鎮江百姓和官員,這件事就這麼了了。沒了這顆大石頭,這裡百姓,尤其是官員也放心的把精力放在其他上面。
大船南下,來到了延陵,這裡的情況也差不多,不斷地白事不斷地喜事,分分合合。
自然改名字宣誓“煥然一新改朝換代”一下還是必須的,常州是不可能的,因此改名常縣是可以的。
要知道別看揚州只有三個縣,可是卻控制運河南北和長江兩岸,光是稅收就不得了。
更何況揚州知府,刺史,通判這三個衙門可不是設定者看的,知府負責三縣郡務也就算了,但是刺史卻是代表吳王監察地方百官的高階職位,和漢代刺史類似,呆不具有地方政務權,政務屬於知府負責,刺史負責監察地方百官,和御史臺和御史大夫是不一樣的,或者說權力更小,他只針對各郡各縣一下官僚,這就是地方官僚起作用。而刺史人選,吳地意外的交給了元老院負責選舉。三年來元老院幹了不少事,修正了大量法律,檢舉了大量貪官汙吏,平息了大量民怨,起作用是巨大的,但是總是依靠朝會彈劾,還是不夠迅速,尤其是吳地的朝會還不能那個多麼積極,有時候一個月也就兩次大朝。御前會議,他們級別又不夠,沒可能參加。
為此,吳地設立了揚州刺史府,直接負責除了元老院報上來的案件和各種彈劾。這個機構即受御史大夫節制,也直接受命於吳王,也就是有面奏吳王的權利,實際權力並不比御史大夫差多少,就是等級更低。而銅皮也是如此,它實際上是一個“高階法院”,彌補御史臺大理寺沒能瞭解的補充。大理寺效率反正不讓吳地這個屌絲滿意。想想後世打個官司動不動就是好幾個月,甚至拖個幾年。吳地就不能忍。為了督促大理寺,他建立了揚州通判府,直接節制各郡判官。成為介於中級法院(郡府判官)和最高法院(大理寺)之間的存在。
果然效果奇佳,有感於大理寺“門檻太高”的老百姓
還就喜歡揚州府告狀。可以說你敢告,他們就敢接。接了就敢查,查了就敢處理。
自然也造成元老院現在13郡一州選出的28名“民意官”往往成了貴族們的死敵,畢竟草菅人命的惡習並非一天兩天。如果不是遇上“愛民如子”的吳地,這個風氣很難扭轉。至於吳地的愛民如子,也不過是現代化長期教育下的結果,一種潛移默化的習慣。比如這個時代奴隸主殺了奴隸,那是沒什麼爭議的。畢竟那是奴隸主的權利,因為奴隸是他們的私產。
可是吳地就受不了,戰死沙場還好說,死得其所,可是被奴隸主虐殺。,他就忍不了。為此去年還發不了震人心扉的《人權宣言》,這一強調“天賦人權”的鼓吹,可把吳國震驚的天翻地覆。如果不是他掌握了軍權,又得到了人心,恐怕貴族們早就把他給費了,這也是夫差差點在他權利鞏固後差點奪權成功的原因,就在於舊貴族們,更喜歡夫差,至少夫差不會折騰出這些“挑戰”他們底線的宣傳。
當各地老貴族看到遍佈全國的《人權宣言》的時候。那真心打翻了醋罈子。《廢奴》法令就讓他們惱火了,你還在這精神上補一刀。你說能不火嗎。
不過想想越來越強的錦衣衛探子。他們果斷閉嘴了。錦衣衛不抓人,但是他們會不斷提供材料給大理寺,大理寺搞不定直接給御史臺。“大不敬”這一條,不知道多少人罰款的罰款,削職的削職。畢竟吳地寧可用一個感激他的農民當官,也不敢用一個別有用心的貴族當官(當時貴族教育水平很高),不然關鍵時候給他來一下,那不掛了(貴族造反,非同凡響)。
常縣出去了,繼續南下,必須承認這個時候的常州沼澤很多,吳國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