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對抗
作者二三子行不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章 對抗,我要揍的勾踐生活不能自理!,作者二三子行不行,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九章 對抗
好戰的夫差讓公孫雄帶著精兵三千,挑戰吳地的兩千兵馬。吳地雖然自信,但是也不敢小看,
雙方就在彭城東南的一片荒無人煙的枯草地展開對戰。自然刀用的是鈍刀,弓箭用的是包布然後沾著白灰的箭子,這樣只要射在身上,一個白點,就是戰死的標誌。
雙方議定,分列兩陣。
面對身經百戰的公孫雄,吳地不敢懈怠,他的步兵按照所持有的武器分為長槍兵,長矛兵,弓箭手,刀盾兵和弩兵,但由於長弓威力無窮,所以弩兵又被他改為長弓兵或者投槍兵。
他的結陣很簡單,長矛最長,其後是保護長矛手的刀盾兵,刀盾兵其後的是長槍兵,,在其後是遠端打擊的弩兵,以及距離更近的弓箭手,這樣遠端打擊,中程打擊,近身格鬥,自我保護,就是一個集體,每個伍都是一個作戰單位。
這種戰術是他看一部太平天國的小書中講的,就這樣竟然太平軍,還靠著這個擊敗了火器時代的清軍,佔據大半個江南。可見其戰術合理性。
自然歷史上太平軍能把他磨練好,可是戰死無數農民軍換來的,而他可沒有那麼多人命去實戰訓練。
因此顯得特別稚嫩。
為了方便指揮,他的軍隊編制很簡單,和其他周朝軍隊編制幾乎沒什麼不同。
五個人一伍,設伍長;兩伍為一什,設什長;五什為一隊(也叫小戎),五十人,設隊長一人,副隊長一人。四隊為一卒(你可以理解為連),設卒長(連長),或者百夫長,也叫百人將。
由於他一共才兩千人,按照周禮,就是一個兩千人的旅,由司馬統領,不過他這裡沒有,分設兩營,相當於半個旅,各一千人,等於每個營都是五個卒,根據中國傳統軍事理念,一般部隊都會習慣性分為前後左右四軍和本部一軍,相當於東南西北中五軍拱衛。這樣確實不容易被擊破,中軍也能隨時支援,留足了預備軍。
自然徐郡的郡兵就不是這樣的,他是十卒一個旅,然後就是五個旅,一個師,每個師已經由原先的五千人發展到了現在的一萬人之多。等於徐地也就兩個師的規模,自然那些小國,沒這個底氣,也許一個師,還不足五千人。
但是顯然現在的吳國,沒有這個憂慮。
兩個營,面對同等數量的對手,他不擔心,可是對手還多那麼一千,他就得小心了。
吳地採取的是後發制人,他製作的簡易望遠鏡,就能把遠處公孫雄的調動佈置看的清清楚楚。
果然,公孫雄沒什麼客氣,15個卒,分成三個大陣,每個陣都有一千人。
不過這只是表象,公孫雄兵力實際上在戰時是被他迅速變動的。
比如他率先出手就是一千騎兵全速攻擊,試圖先聲奪人。
結果對騎兵極為自信的吳地只派了麻強,巨臣帶著六百騎兵迎戰,早就被訓練的極具戰鬥野心的他們很快就在吳地此前巨大的戰功獎勵刺激了頭腦,結果比公孫雄親弟弟公孫霸帶領的一千騎兵還要咄咄逼人。
果然藉助馬鞍,他們還沒有接手,就用長弓把對手淘汰了一部分,然後他們沒有撞上去,不然怎麼的損失都不會下,這回削弱吳國整體實力,所以麻強,巨臣分成兩翼繞開了,同時拋射箭羽。
由於長弓射程遠,所以公孫霸白白損失數百騎兵,當他看到吳地正前方有許承指揮的步兵方陣,擺起了烏龜殼戰爭,外看,更像刺蝟。
拿下鋒銳的長矛和更短的長槍在盾牌手縫隙間迎上。
公孫霸不得不立即向兩翼繞開,不然撞上去,哪怕是鈍刀,也是會死人的。
兩翼,吳地還有五百騎兵護衛,公孫霸只能繞一圈後,再次迎上掉頭殺來的麻強,巨臣等人的騎兵隊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