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花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3章 時光飛逝,重生廢太子,開局貶為藩王,聲花落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時間如指縫間的流沙飛速劃過,轉眼間已經過去了三年。

三年的時間裡,大周在趙桓手裡蒸蒸日上,海河晏清,真的做到了讓百姓三年不聞戰火。

過去的百十年,百姓幾乎無時無刻都能聽聞戰鼓聲,每當戰鼓之聲奏響,預示著家中會有男丁被徵召入伍,這些被臨時徵召的男子根本不會獲得什麼好的待遇,通常是給一把武器就推上了戰場,戰事焦灼之際甚至連武器都無法配齊,因此更不要說什麼甲冑護具了。

這些不過是戰場上的炮灰,死傷也不會統計。幸運一些的不用上戰場,卻要在後方運輸輜重糧草,為此累死累殘者不計其數。

百姓是單純的,他們對坐在皇位上的人是誰不感興趣,畢竟對他們而言本地的縣令正就是天大的官了。而百姓所奢求的,也不過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子孫能綿延不絕。

這幾樣東西,趙桓都給了他們。首先,趙桓將種痘法推行至整個大周,讓所有百姓都受益,無數人幼兒免於夭折,如此一來為他在百姓間賺取了大量聲望。

在這個一切以農業為本的時代,沒有了戰火,百姓便可以安心從事生產,曾經因家中男丁不足而荒廢的土地終於得到開墾,同時趙桓向各地州縣派出工匠,指點他們興修水利,許多沿海的鹽鹼地因此得以灌溉成為良田。

與此同時,還有姚長卿和馮國才二人在大周進行的土地人口清查任務,這二人一個出身低微,一個出身馮媛親族,互相配合之下,一個唱著紅臉一個唱白臉,再加上趙桓派禁軍和鴻騎衛支援,地方州縣無不膽寒,任憑二人清查人口土地。

根據姚長卿呈上的奏報,二人這三年為大周清查出了三十萬戶百姓,土地田產上萬頃,這些都是從半死不活的世家大族和佛寺手裡“搶”來的,靠著這些人口土地足以讓大周國力再上一個臺階。

二人明面上只是清查土地人口,他們同時還兼帶著整頓吏治的重任。大周各地州縣數百,其中關鍵州縣都在趙桓掌握之內,例如江陵、三吳以及應天近郊。

但其他地方,當初趙桓考慮到為了大周穩定,在他入主應天之初並未審查那些地方官員,而是讓他們依舊領原職,這也就導致除非是鴻騎衛或是欽差親自到場,趙桓對這些地方一無所知,哪怕他們是貪官汙吏,手下人魚肉百姓,趙桓也不得而知。

不過現在大周政局逐漸趨於穩定,是時候該拿他們開刀了。

三年間,二人奉趙桓之命革職查辦了數名五品知州級別的官員,百十名縣級官員,還有當地州縣中不入流的胥吏更是不計其數。

而這些空出來的位置,則交給了剛從太學學業有成的學子們。經過三年的研習,他們已經成為了能獨當一面的人才。而且趙桓閒下來的時間還會去太學,與這些太學生一起聆聽夫子教誨,與他們一起商議國事,算是混了個同窗之誼。

太學的成功,讓趙桓看到了一絲曙光。當第一批太學學生畢業後,他便迫不及待地開始在大周實行科舉,得益於兩種印刷術的出現,報紙和書籍已經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趙桓在各地興建造紙作坊和印刷局,使得曾經貴如黃金的書籍成了白菜價,自此以後讀書識字不再是世家大族的權力,普通百姓人家購買書籍,請人教授家中孩兒讀書識字也不再是件難事。

正如有識之士聽聞兩種印刷術出世時發出的讚歎:“文治大興!”

推行科舉,讓趙桓手裡多了一張好牌,徹底將曾經不可一世的世家掃入了故紙堆。

從趙元宏開始,大周便不斷打壓世家,趙元宏的策略是扶持一家打敗另一家,結果最後自己玩脫了,讓平陽張氏成了尾大不掉的一顆心頭刺。

到了趙桓這裡,對於世家他沒什麼好說的,一群目中無人的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楊再興從墳墓中爬了出來

南派基哥

重生廢太子,開局貶為藩王

聲花落雨

續寫億篇故事

bilibili錄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