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馬蹄鐵
聲花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7章 馬蹄鐵,重生廢太子,開局貶為藩王,聲花落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齊國使臣信誓旦旦地說要派大軍南下,教訓教訓不知禮數的大周,順便將南康郡主奪回。可終歸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僅僅糾集了數千士卒,在邊境虛張聲勢了一番後便再無動靜。
畢竟現在鄴城內混亂不堪,齊帝蕭妙淽和臨川王蕭子嶽的合作只能說是浮於表面,兩邊都視太后為敵,可現在太后已經沒了,二人之間脆弱的聯盟也宣告瓦解,彼此之間展開了明爭暗鬥。
故此,就算蕭妙淽有心將顧望秋奪回來,可齊國內部政令不一,底下人也大多是牆頭草型別,他們只會站在勝利者那一邊,在雙方沒有佔據絕對上風時,他們是絕對不會表態的,因此想要發兵大周就成了一紙空文。
不過就是這幾千人,柴令西也不想放過,白送的軍功誰不想要?更何況趙桓還說了,要讓侵犯邊境的齊軍有來無回,趙桓給予了他極大信任,柴令西自然要用實際成績來回報趙桓的期許。
柴令西的麾下有一支五百人的騎兵,雖水平不及魏人的騎兵,但馳騁在齊周邊境還是沒什麼問題。當齊軍再一次進犯時,柴令西親率五百輕騎突襲包抄,讓本就是趕鴨子上架,毫無鬥志的齊軍嚇了一跳,然而此時想跑已經來不及了。
輕騎追殺潰兵,結果自不必多言。來鬧事的兩千齊軍,到最後能安全跑回去的僅有不到六百人,其餘人要麼死在了馬蹄下,要麼舉手投降,成了大周的降卒。
而這一次,面對近三百降卒,趙桓可沒像過去那般客氣放歸他們回齊國,而是將他們留下成了苦力。正巧工部派出的工匠已經勘定好了連通大江與兩淮的運河,讓這些免費的苦力來開挖在合適不過了。
雖說徐州打了場勝仗,但趙桓還是將應天手頭的差事放下,親自來到了徐州坐鎮。不是他對柴令西不放心,而是這裡的馬場出了問題。
明明只隔了一條大江,但江北江南的氣候卻截然不同,至少趙桓從河西和魏人那裡弄來的幾千匹馬更適應江北的氣候,而這裡還有著大塊平原,極其適合圈地養馬。
自從來到大周后,趙桓便極其重視騎兵,無奈大周地處大江以南,沒有合適的馬種,更不適合大規模養馬。在滇州倒是有一些本地馬,但大小和驢差不多,馱物載重還能派得上用場,真要上戰場怕是不行。
而在去年,趙桓好不容易從魏人那裡搶了一些馬匹,又招攏河西諸部,這才讓大周得到了緊缺的馬匹。可從馬匹從河西到應天,兩地相距千里,氣候截然不同,很快便因為水土不服病倒了一大批。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好在奪得徐州之地後,有人建議趙桓將這些馬匹放到江北,趙桓採納了這個建議,江北的氣候對馬匹來說比在江南是強多了,總算是沒死個乾淨,不然趙桓真要心疼死。
現在,馬場那邊又傳來訊息,讓趙桓不得不重視起來,甚至親自趕往,畢竟在這個時代,一支強悍的騎兵足以改變戰局,絕對不能忽視其存在。
“到底出了何事?”
一趕到徐州,趙桓謝絕了柴令西的宴請,直接帶人前往馬場一探究竟。
而負責為大周養馬的是一名魏人,這是當初拓跋翼送給趙桓馬匹時一起送來的養馬人,在魏國此人或許平平無奇,但在缺馬的大周,同樣也缺少合格的養馬人,此人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養馬人名為拔列,是個十分樸實的漢子,他沒有什麼家國情懷,因此從魏國到大周,除了有些水土不服外並沒有什麼不適,反倒因為趙桓善待他的家人,而做事十分用心。
“回稟殿下。”拔列彎腰行了一個生疏的漢人禮節,“這次讓您來,是有事想告訴您。”
拔列說著牽過來一匹馬,命人按住馬匹後,強行抬起馬的一隻蹄子,“殿下請看,這馬蹄磨損過重已經破口流血,就算能治好也無法再上陣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