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節
柯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1節,和隋煬帝戀愛的正確姿勢,柯染,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糧食是百姓的命,尤其是糧種,百姓們護得跟命根子一樣,決計不會輕易換糧種,光靠朝廷鼓勵推廣是不行的,得用大面積的產量和成效說話,這個事情自然是得晉王府打頭做表率了。
這個也不難,因著遷居江南,賀盾把幷州的地還給了楊堅,幾年下來,那些新開墾出來的田地,幾年下來也被百姓愛護成了肥田良地,她這麼做,楊堅也高興,大筆一揮又把自叛軍手裡繳獲的田產連帶著一些空頭的土地額數都賜給她了。
這時候的江南多有商賈文人,種地反倒算不上正經事,楊堅正想在江南推行重農勸桑的國政,賀盾楊廣才寫信一說,與楊堅的念想不謀而合,詔令馬上便下來了,楊堅順便把楊昭的土地也遷來了江南,賀盾手裡的地就多了起來,林林總總,加起來也有好幾百頃了,夠她發揮的了。
因著先前在幷州有經驗,賀盾對這件事也不陌生,高高興興接下來了,抓了把飽滿金黃的稻種,信心十足,畢竟占城稻其實最適合江浙這一待的氣候環境,高產是遲早的事。
除卻經商走貨賺錢,糧食帶來的紅利會讓江南更多的百姓愛上種田的。
賀盾朝坐在一旁的楊廣笑道,“阿摩,你放心,這件事交給我啦,我和王韶大人一起,把這件事情辦好,來年送給江南百姓一個豐收年,而且稻種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種一段時間會出現一些更優良的品種,畝產會更高,阿摩你等著看罷,這一帶會變成糧倉的。”
楊廣看著妻子,溫聲道,“江南與北地不同,僧尼道士眾多,揚州城為最,到時候你見到了莫要理會便是。”
賀盾看他散漫坐在她身邊,高大俊美,聽著就有點忍俊不禁,溫聲應道,“我當然知道啦,我在長安聽說了,你現在是有法號的人,總持菩薩,到時候我尊重大師前輩們,也不歪纏你,在揚州好好給你當賢內助,絕對不拖你後退……”
賀盾在長安的時候就時刻關注著這件事,現在來了江南,更方便切實了。
眼下正是佛教發展融合的關鍵時期,楊廣在裡頭起的作用重中之重,這件事馬虎不得,賀盾是決計不會打擾他的。
隋朝佛教比南北朝更盛,能在大隋得到了迅速發展,是文帝和煬帝合手鑄就的。
楊堅和楊廣在對待佛道兩教的態度和理念上又非常不同。
楊堅扶持佛教,一方面是出於政治社會原因,另一方面則是個人愛好。
楊堅著重在度僧、建寺、造像這些上,這幾年把這一喜好發揮得淋漓極致,開皇元年至如今,動輒度僧千餘人,到如今普詔天下,聽憑百姓出家不說,還出錢出力,迄今為止總共鑄造佛像十萬餘尊,修繕故像一百五十餘萬具,著令官員修謄經書上萬部……
由楊堅帶頭掀起的這股崇佛熱潮,幾乎瀰漫到了大隋的每一個角落。
這樣的規模和數量,總體上來說是非常可觀的,但賀盾知曉這還不是楊堅最為狂熱的時候。
按她知道的歷史記載,再過幾年的仁壽年間,楊堅前後三次下詔,令百官在一百多個州郡建造舍利塔共一百餘座,大小寺廟四千餘所,這還只是楊堅個人建造的,再加上官員百姓跟風,建造佛寺佛塔的風潮可想而知了。
楊堅此舉利弊參半,他對僧眾的優待,便多有為逃避賦稅徭役,或者為家人規避賦稅徭役出家的僧人,並且耗資巨大,楊堅對於佛教的發展有重大貢獻,但其耗費的人力物力,也是空前絕後的。
楊廣對待出家僧眾,建寺造塔這些事十分冷靜和清醒,一定程度遏制僧侶寺廟的數量,把目光放在議理經典的探究上,著重拉攏和控制佛道兩教的僧眾名流們,這些大師們一呼百應,幾年下來成效頗豐。
這些年楊廣雖是鎮守江南,卻並未偏居江南,召集的是南北天下全國各地的僧人名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