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心堂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章 死囚的陽謀,天劫:重生未央宮,培心堂主,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兩派勢力已經劍拔弩張。
“皇上,我邊關百姓受匈奴欺壓久已,出擊大漠乃民心所向;我大漢如今兵強馬壯,軍力不在匈奴之下;南北兩軍枕戈待旦,日夜操練,全軍上下只等皇上一聲令下,便可全力出擊。如今,天時地利人和,正是剿滅匈奴的大好時機。”
大將軍衛青厲聲陳詞。
“衛青,大漢以無為立國,歷代先皇秉持休養生息的國策,才有我大漢的強盛,你執意出擊匈奴,將耗盡國帑,陷萬民於水火,陷吾皇於不義。”
丞相竇嬰反駁道。
二人說完,堂下已經議論紛紛,各派之間爭吵不休。
兩派勢力甚至不顧朝堂禮法,向御臺之上的劉徹步步緊逼。
“皇上,匈奴遠在大漠草原,雖時有犯邊,卻無吞併大漢之心,我朝舉全國之力,勞兵襲遠,實乃下下之策啊。”
一名大臣聲淚俱下地哭訴道。
“匈奴不滅,我朝永遠利劍懸頸,不得安寧。”
“匈奴善騎,我軍善車,大漠草原,人車難行,出擊勝算不足一成。”
“養虎為患,待匈奴統一西域,勢必揮師南下,滅我大漢。”
“匈奴軍強勢弱,永遠無吞併大漢的實力,假以美人歲貢,可保朝廷長久太平。”
“以弱示強,只會助長匈奴的囂張氣焰,漢匈一戰,避無可避。”
“家底貧薄,不足一戰。勝,國庫耗盡;敗,求和納貢,與匈奴開戰,百害而無一利。”
……
聽著兩派勢力的陳詞濫調,劉徹的耳朵已經麻木。
事實上,今天的提議正是他授意衛青上呈。在他心裡,早已下定決心,剿滅匈奴。
他甚至不止一次地將佩劍指向高懸於前殿之上的輿圖,在北邊的大漠草原上指點規劃。
然而,他沒有想到,朝中保守勢力的態度如此堅決,這讓一心橫掃大漠的劉徹陷入到進退兩難的境地。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朝堂即將變成“某國議會”現場的時候,幾乎輪不上他發言的虎賁中郎將秦星,站了出來。
“皇上,末將有一計,可不戰而屈人之兵。”秦星出列道。
劉徹白了他一眼。
在劉徹心裡,根本沒有什麼“投機取巧”的可能,與匈奴之間必須刀槍見血,屍橫遍野。
兩派勢力也對秦星的論調嗤之以鼻。他們篤定,天下沒有這麼便宜的事。
不砍一刀,人家怎麼可能自己跪下。
見劉徹沒有作聲,秦星走上前,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皇上,末將以為,對匈奴,不能斃敵於一役。在邊疆屯兵墾田——”
“腐儒桑弘羊的無稽之談,沒什麼新鮮東西就別在這丟人現眼。”
竇嬰截斷了秦星的發言。
在秦星看來,桑弘羊的“步步為營”的確是望梅止渴。更要命的是,他的這些“戰略構想”與劉徹“滅匈心切”的心思完全不對路。
而且,在訊息傳播基本靠“猜”的大漢時期,兩國之間實行“冷戰”幾乎要靠幾代皇帝輪著忍辱偷生才能完成。
所以,秦星一開口,別說劉徹,就是勢同水火的兩派都覺得他在譁眾取寵。
至於率先提出這套理論的桑弘羊,早被打入冷宮,不受待見。
秦星之所以不合時宜地老調重彈,完全是因為“天慧”系統翻閱史書,對桑弘羊未來的大作用作了提示。
“朕無心聽你聒噪,退下!”劉徹呵斥道。
“皇上,桑弘羊的主張雖然是腐儒的書生意氣,但卻是強國的長遠之法。”秦星辯解道。
“朕要的是剿滅匈奴的立行之策,別在這賣弄你的小聰明。”劉徹吼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