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6節,七零年代福星高照,溜溜豬,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樣的照片當年是怎麼拍出來的,很多倉庫裡面都是空的,在外面弄成了糧食滿到都能溢位來的假象,有的甚至動用了關係找了好幾個公社借的糧食湊齊了完成任務。
這樣做最後的後果是什麼,農民的口糧都被交了上去,地方上不知道多少人餓肚子。
農民們是不會相信這些照片的,不少人覺得肖老師又在騙人。
但是肖敏遞過去的,不是糧食堆滿倉房的照片,而是成片的稻田,稻田裡面微笑著的老頭不是別人,正是在試驗田取得了成功的唐老。
還有一張近照,照片上面是一簇沉甸甸的稻子。
是個老農民就知道這一簇稻子比他們種植的稻穀要多一倍以上。
“這些照片都是咱們國家的農學專家在海南試驗田拍的照片,海南的國營農場已經開始實現新式的種植,但是在咱們遙遠的內陸地區,新式種植還是很難普及跟推廣,我想說的是,咱們不僅僅肩負著孩子們吃飽飯的責任,還肩負著承擔起祖國四億人民吃飽飯的重則。
一旦咱們取得了成功,新式稻田就會在大河村附近開花結果,鄉親們,想想你們家裡的孩子,當他們艱難的咀嚼著乾巴巴的紅薯幹,艱難的吞嚥著玉米麵衝出來的糊糊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想過有一天要改變這種現狀,讓咱們的下一代不用過這樣的日子,讓他們頓頓都吃上肉。”
“至於陳大江同志說的那個方案也不是不可行,而是不太適用於現在這個階段,豬是要吃糧食的,現在隊裡多出來的米糠跟麩子最多也只夠養十頭豬,再多的話是負擔不起的,只有等到咱們人吃的糧食足夠,才有足夠多的米糠跟麩子養豬養雞,難道不是嗎,等到咱們的糧食產量翻倍,就有更多的地種大豆跟菜油,但是這一切都是要以滿足人生存的糧食能夠生產出來的前提之下。”
會識字的老農民艱難的看著報紙上的報道,中間還有稍微有見識一些的農民說道:“這種照片是做不得假的,難道真的有辦法讓糧食的產量翻番不成?”
“如果真的有這麼好的事情,怎麼不大片種植?”
“不是說在國營農場種植過嘛!”
這幾年日子過的是稍微好了一些,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去年還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洪災,之後好多人家都吃不上飯,從夏天到整個秋收不少人家裡都是靠著紅薯乾和山上的野菜過日子。
沒有存糧,永遠都沒有存糧,這樣的日子到底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旱災其實還並不可怕,到底河邊種的還是水稻,一天兩天都淹不死,這要是來一場旱災,或者是蝗災,真真是連紅薯幹都吃不上的。
這樣的日子似乎從出生以後一直都是這樣,大家不是不想改變,而是害怕改變。
曾今也有老農民將希望寄託在畝產萬斤這種新聞上頭,也有人種植改良的新式稻種,最後證明了這些東西都是假的,只有像往常一樣幹活,像往常一樣種植,才是不會餓肚子的硬道理。
至於肖敏說的頓頓精糧,大家均以為這是她一廂情願說的胡話。
見老農民們聽到這些,看到這些還是有些猶豫,肖敏知道自己給的理由和證據還不夠讓這些人動心的,只能拿出最後一件法寶。
第89章
“這是濟薯3號,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這是她從家裡拿出來的番薯,個頭足足有一個剛出生的小孩那樣大的番薯呈現在了大家面前。
“對,這是濟薯。”濟薯是去年在大河村種植的新品種紅薯,使得整個大河村的產量足足多了好幾成,陳大江看著那個大番薯,不知道肖敏要說什麼,這個兄弟媳婦啊,做事還是太年輕了些,拿出來一個番薯能做什麼呢,難道跟大家說失敗了沒有關係,咱們還有番薯吃呢。
“這就是農科所實驗出來的新品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