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遭吳王的指責和審查,處境極其危險,決心仿效前任太守王靖,率部投奔,希望曹休的大軍,到長江北岸的皖縣(今安徽省潛山縣)來接應,並且趁機打過長江,進攻孫吳。

孫權黃武七年(228)八月,曹休果然統領十萬大軍,奔赴皖縣,前去接應周魴,同時準備藉機進攻江東。身為曹魏淮南戰區司令官的曹休,按說智商不會很低,為何幾封輕飄飄的信件,就使他這條大魚乖乖上了鉤呢?玄機在何處?“三國探客”告訴你。

曹休之所以上鉤,除了周魴與孫權配合的雙簧戲演得很到位,周魴的幾封投敵信件也寫得很煽情,而且還透露了不少虛假的軍事情報,更為關鍵的原因,還在於曹魏當時微妙的政治格局,使曹休滋生了急於建立大功勳的焦急心理。

前年曹丕病重時,選定了四位輔政大臣,即曹真、陳群、曹休和司馬懿。但是曹丕嚥氣之時,四大臣中唯有曹休,留在淮南戰區沒有到場,加之他又看不起首席輔政大臣曹真,所以心中非常不滿。但是,令他更加不滿的事還在後面。曹叡登基後,不久就打破輔政體制,以便君權獨攬。他把曹真派到西面的關中戰區,把司馬懿派到南面的荊州戰區,只留下一個性格溫順的文臣陳群,在京城輔佐自己協助打理政務。曹真一到關中,就在街亭一戰,把諸葛亮的大軍打得退了回去;司馬懿一到荊州,上庸一戰,也擒殺了密謀叛亂的將領孟達。在外鎮守的三位軍界大腕,有兩位都建立了大功,唯獨自視甚高的曹休,卻還是兩手空空。心情極度失落的他,恨不得馬上打個大勝仗來挽回臉面,所以很快就上了鉤。《周魴傳》還記載,周魴本來的指望並不大,說是“若以萬兵,從皖南首江渚,魴便以為內應”。曹休能夠帶領一萬兵馬,從皖縣向南到達長江邊,周魴就滿意了。卻沒有想到對方出動的兵馬,根本不是一萬,而是整整十萬,曹休急於立功的心理,由此可見一斑。

那邊曹休取道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直撲皖縣而來。這邊孫權看到上鉤的魚如此巨大,不敢怠慢,便委派軍界頭號精英陸遜為大都督,也就是前線各軍的主帥,指揮六萬雄兵,前去捕捉這條大魚。至此,我們的主人公陸遜,正式披掛登場。

當時的陸遜,駐守在上游荊州的軍事重鎮武昌,即現今湖北省的鄂州市。他從武昌揚帆東下,奔赴皖縣,一路都在思考迎戰曹休的用兵方略。陸遜用兵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作戰之前深思熟慮,所以孫吳前一任主帥呂蒙,對他有高度評價:“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這一評語見於《三國志》卷五十八《陸遜傳》。此處的“意思”,即預料和思考,是動詞而非名詞。在上一節《猇亭奇功》中,我們已經領略到他的這種用兵特點。此番迎戰強敵曹休,他又會有什麼樣的深思熟慮呢?他能夠唱好這出大戲,捍衛他主帥型名將季軍的榮譽嗎?

陸遜一接到命令,就知道這出大戲不好唱。為什麼不好唱?因為優勢明顯在對手那邊。

對手的優勢在哪裡?一是在數量上。足足十萬人馬,幾乎是自己兵力的兩倍。二是在地理上。皖縣雖然屬於我方控制,卻位於長江北岸。而對手的大後方就在長江北岸,到皖縣的直線距離並不遠。對方既容易進攻皖縣,又容易保障後勤支援。三是在戰果期望值上。對方的期望值非常靈活,戰果大一點固然更好,小一點也能將就。

自己的劣勢,也在上面三點上。一是兵力只有六萬人馬,幾乎只有對手的一半。二是自己的大後方,是在長江的南岸,對前線的支援,明顯要比對手吃力。三是自己的戰果期望值,只能大,不能小,缺乏靈活性。為什麼只能大而不能小?這留到下面再說。

大戲確實不好唱。但是,不好唱也要唱,而且還要唱好,這才是孫吳主帥級名將季軍的英雄本色。放在現在,叫做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其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釣系美人穿成黑月光之後

行雲飛絮

乾隆的皇宮歪傳

漫辰隨舊殤

帝尊甜寵,廢柴帝後馬甲掉了

金絲雀兒

全球災變:我召喚無限軍團橫推萬物

長亭白雪

國內民間小故事集

巨獸海天鬥羅

系統之渣女攻略

沐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