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已經站到司馬懿一邊,戰端一開,王凌還將受到平阿方向的夾攻。對方大兵已經壓境,即使王凌想強徵民丁入伍擴充軍隊,也沒有充分的時間。總而言之,王凌如果想要憑藉壽春城池拼死相抗,除了白白犧牲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外,別無其他結果。

年近八十歲的王凌,倒也不愧是一條鐵骨好漢。當他清楚看到抵抗已經沒有意義,只會導致壽春城中軍民玉石俱焚的結果之後,仰天長嘆一聲,決定單舟直往司馬懿軍前辭職謝罪,獨自承擔一切後果。

五月初十,王凌抵達了一處名叫丘頭的地方(在今河省沈丘縣)。丘頭在百尺堰以南五十里。司馬懿在百尺堰稍事停留後,揮軍東下。行至丘頭,侍從來報,太尉王凌遣幕僚王彧,前來呈交王凌的太尉印綬、節旄,並送王凌親筆謝罪書信一封。高坐船樓的司馬懿,把印綬和節旄掃了一眼,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微笑。他把來信展開,只見上面寫道:“身陷刑罪,謬蒙赦宥。今遣掾送印綬,頃至,當如詔書,自縛歸命。雖足下私之,官法有分。”大意是說,我犯罪本當受刑,卻承蒙您的赦免和原諒;現今派遣下屬送上我的官印,我會按照皇上詔書的指示,捆綁自己前來歸案;雖然您私人對我施予恩惠,但是承受官方法律的處置是我的本分。

這就是王凌的舉手投降書。司馬懿率領數萬兵馬急速前行上千里路,目的也正是要得到這寥寥三十三字。他吩咐部屬,準備迎接來降的王凌。

接受投降,如同抵禦敵人,這是中國兵家的座右銘。只見丘頭附近的水面上,戰船如飛雁隊形排開。船上旌旗飄拂,刀矛閃光,一片肅殺氣象。居中是一艘三層樓船,長十多丈,髹以彩漆,上建大旗,這就是主帥司馬懿的座舟。列陣剛畢,王凌的小船也到了,鬚髮皓白的魏朝太尉,雙手反縛,赤裸上身,跪於船頭之上。待他來到前鋒戰船時,便有司馬懿的幕僚上船,為他解開繩索,穿上衣裳,並且問候致意。至此,受降儀式便在上萬人的注視之下結束了。

王凌受到這樣溫和的待遇,鬆了一口大氣。他以為這是司馬懿真正將要赦免他的表示,就下到旁側的一艘小船,要前往樓船去見司馬懿。不料小船行駛到距樓船還有十多丈遠時,便有兩艘戰船飛快上前,把他的小船截住,不準前進。王凌這才知道情況不容樂觀,只得遙遙對著樓船上的司馬懿,大聲說道:“卿直以折簡召我,我當敢不至邪?而乃引軍來乎!”您只消用簡短書簡召喚我,我難道敢不來嗎?何須如此興師動眾啊!

高坐船樓的司馬懿,傲然俯視對方,朗聲答道:“以卿非肯逐折簡者故也。”因為您不是簡短書簡所能召喚來的人呀。

王凌仰望著高高在上的司馬懿,憤然指責道:“卿負我!”您對不起我!

司馬懿依舊是居高臨下的傲然態度,緩緩答道:“我寧負卿,不負國家!”我寧可對不起您,也不能對不起皇上!請注意,此處司馬懿口中的“國家”,是當時的習用語,準確含義是指正在位的皇帝,而非政治的體制,這是史學名家週一良先生的獨到之見。

兩位年過古稀的老者,兩位魏朝的四世元老,就這樣旁若無人一般,在潁水的江面之上,打了一陣子嘴仗。司馬懿怕王凌還會說出更難聽的話來,把手一揮,立刻從攔截王凌的戰船上跳出兩名武士,一左一右,提起王凌就丟上戰船。然後,那戰船在四艘巡江輕舟的警衛下,徑自向碼頭駛去。

按照司馬懿的指示,江西岸的碼頭上,早已有一支鐵騎兵隊伍在此恭候。王凌一被押送上岸,即將由他們帶回京都問罪。舍舟登岸,已是紅日西下之時,王凌舉目四望,但見川原蒼茫,殘陽如血,不禁悲從中來。他想知道此去自己的生死如何,便向騎兵隊長索要釘棺材蓋板的鐵釘,以試司馬懿之意。經過請示,那隊長把兩枚長長的棺釘,放到王凌面前。王凌自知必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吞噬古帝

蘇辰蘇昊

花開葉同生

海拉的暗之森林

掌中人

叫我阿喵

渣攻寵夫記[穿書]

蜂蜜薯片

嘿我來教你談戀愛

唐三蕭

智者不入愛河,女配發瘋過活

三千幾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