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沒有什麼天險阻擋了。戰局不利,馬超想對曹操玩計謀,請求割讓地盤,雙方講和退兵。曹操表面答應,暗中要用離間之計。這一日,雙方都把兵馬退後,那邊的馬超和韓遂,這邊的曹操帶著許褚,二對二,騎著馬來在戰場的中間地帶,開始講和之前的接觸。身強力壯的馬超,本想在見面時,突然出手生擒曹操,但是看到曹操身邊的那位,身材高大粗壯,面相雄壯威嚴,懷疑是著名的無敵勇士許褚,於是問道:“聽說曹公有一位號稱虎侯的勇士,他在哪裡啊?”曹操回頭一指,只見許褚怒睜雙眼,死死盯住馬超。馬超覺得沒有必勝的把握,只好打消念頭。曹操故意同韓遂單獨交談,越說越高興,越說就離開馬超越遠,好長時間才分手。馬超懷疑韓遂與曹操暗中勾結,人心就散了。不久雙方決戰,曹操一戰成功,打敗聯軍,控制關中,西北方向的版圖格局徹底改變。

細算起來,潼關之戰中,曹操的性命被許褚解救了四次之多。第一次,是曹操在岸上玩兒淡定,不是許褚架起他就往船上奔,命就沒了。第二次,上了渡船,馬超騎兵趕到,箭如雨下,不是許褚急中生智,舉起硬質馬鞍為他遮擋,命也沒了。第三次,船老大被射死,渡船沿著河邊漂流,對方騎兵在岸上追擊,不是許褚去掌舵轉向北岸,命也沒了。第四次,馬超要在碰面時搞突然襲擊,不是許褚跟得緊,命也沒了。一場大戰,竟然救了當家人的四次命,這在三國的軍事史上,堪稱絕無僅有。再加上此前擒殺徐他的那一次,總共就有五次之多。因此,戰後慶功,曹操特別提升他為武衛中郎將。中郎將是當時武將中的一類,比此前許褚擔任的校尉,級別要高。武衛這個名號,此前還沒有,是從許褚開的頭。曹操的意思,就是勉勵許褚:要用你的超級武勇,來保衛我曹操。從此,武衛中郎將,後來又升格為武衛將軍,就成為曹魏君主衛士長的專門職務名稱。

許褚的威猛、敬業,我們已經充分領略到了。如果從人性的角度去觀察,他還有什麼樣的可貴品質,能夠給後世有益的啟示呢?

後世對許褚的印象,基本上就是一個力大無窮的威猛先生,腰板兒粗,肌肉塊兒粗,性格同樣也粗,由外到內都是粗線條的角色。這也難怪,人的外貌同他的性格,往往是對應的:外貌五大三粗的威猛先生,往往性格豪放,舉止張揚,說話很衝。所以我們的文學藝術作品,也會這樣來塑造人物形象——大塊頭漢子,進了酒店把桌子猛然一拍,高叫一聲:“拿酒來!”其實,不僅後世的人們對許褚有誤解,就是在當時曹操的軍隊中,也有人對他的真實秉性並不瞭解。他們因為許褚力大如虎,但是話語又特別少,很木訥,似乎有點痴呆,所以送他一個外號,叫做“虎痴”。當然在潼關的馬超,當面不好這樣叫他,所以尊稱他為“虎侯”。結果這一尊稱從此流傳天下,以至於人們還以為這是許褚的真實姓名,姓虎,名侯。你會問了,有姓虎的嗎?說句題外話,這世上還真有姓虎的,而且在我們四川,姓虎的虎,往往不讀成虎字的音,而會讀成“貓(māo)”字的音,有趣吧?

那麼許褚內在的秉性,真是這樣的嗎?其實,完全不是這樣。請看《三國志》卷十八《許褚傳》中,對他的檔案記錄:“性謹慎奉法,質重少言。”雖然只有簡短的九個字,但是很值得琢磨一番。

史文列舉許褚的秉性,具體有四點:非常謹慎,奉公守法,質樸穩重,話語很少。看來他的性格,屬於內斂、沉穩、低調的精細型,與他的外貌形成極大的反差,對於後世人們的印象來說,這就真有點令人大跌眼鏡了。

有沒有具體的例子呢?有的,史書上記錄了一個非常典型的故事,能夠把上面許褚人性上的四個特點,全部展現出來。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高升為魏王之後,在南方鎮守的大將曹仁,回到後方來朝拜祝賀。這曹仁是曹操的堂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親親她的小月牙

草木疏

戲精人設她不能塌

三個核桃四個棗

反派竟是他的惡念[穿書]

式微不思歸

至尊魔主

酒後隨筆

這昏君的黑月光我當定了(GL)

遊鯤

愛禍

福祿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