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章 祖墳,青囊屍衣,魯班尺,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值1975年暮秋,江西婺源南山腳下,一株高大的老槐樹下,圍攏著一群村民,大家都仰著臉瞧著貼上在樹幹上的一張佈告。
佈告上寫道:根據縣革命委員會指示,凡位於通往靈古洞的墳墓須於十五日內自行搬遷,屆時仍未搬遷的墳墓將視為無主墳,由鎮革委會組織基幹民兵統一剷平,希廣大革命群眾踴躍配合。落款是婺源縣南山鎮革命委員會,下面蓋有鮮紅的大印。
寒生從人群中擠了出來,匆匆向家裡跑去。
朱寒生今年二十歲了,平日裡在家中跟著當赤腳醫生的父親學徒,做些上山採藥、搗臼配伍等瑣事,雖然性格內向但人卻老實忠厚,村裡的老人們都很喜歡他。
村東頭的三間茅草房是他的家,門前種著些黨參柴胡等中草藥,大黃狗懶洋洋的伏在門檻上。
“老爹,鎮上來人貼了告示要限期搬祖墳啦。”寒生還未及進院就先喊了起來。
“噢。”屋內應聲道。
父親是村裡的赤腳醫生,醫術一般,但醫德很好,周圍十里八村的老表都找他來瞧,一般的病都不去鎮衛生院。
屋內光線暗淡,父親坐在椅子上手握石杵在藥缸中搗藥,四下裡散發出一股植物根莖的土氣。
“老爹,為什麼要把靈古洞前面的墳墓都搬走呢?”寒生問父親。
父親搖了搖頭。
“我們朱家祖墳葬在靈古洞那兒有好多代了吧?”
“是啊,年代太久遠,我們也只能管到你曾祖父那一輩兒了,讓我看看,明天是庚戌日,適宜破土遷墳,我們就明日辰時去吧。”父親手指掐算著說道。
寒生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是父親一個人辛辛苦苦的將他拉扯大,靠著一點祖傳的醫術,勉強度日。舊時的中醫,多少都涉及點風水術,以前父親也給別人相過陰宅,後來在**中遭到了批判,說是封建迷信,打那時起,父親就再也沒有提過這檔子事了。
“老墓裡要是能有點什麼就好了。”寒生自語道。
“咱家子窮,墓裡除了一把骨頭還能有什麼?別胡思亂想了,對祖宗不敬。”父親瞪了他一眼。
當晚,寒生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挖老墳是個稀奇事,想到此,他就興奮不已。
清晨,院子裡的雀兒嘰喳個不停。寒生早早的生火,煮了些紅薯稀飯,日子艱辛,他還是多抓了把米放進鍋裡,今天不同於往常。
吃完飯,他和父親扛著鋤頭鐵鍬雨傘和兩條布袋子出發了。
婺源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故里,放眼望去,松竹連綿不斷,掩映著白牆灰瓦、飛簷翹角的徽派明清古建築,炊煙裊裊,靜得像是一幅田園山水畫。
翻上一座山頭,回眸眺望西南方向,當年朱熹回鄉掃墓時親手栽植的古巨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已逾800餘年,依然默默的矗立在文公山上。
“跟上,快要七點了,別誤了時辰。”父親在前面催促道。
寒生戀戀不捨的轉身跟上,難怪有人說,婺源是中國最美的鄉村,這是斷然不假的。
前面是一片碧綠的毛竹林,從竹林中穿過,就是有名的靈古洞了。這一帶的山體都是石灰岩,江南雨水又多,侵蝕出許多的溶洞,靈古洞是其中最大的。據說從未有人進到底過,單單站在洞口,就會感到有一股陰風襲來,小孩子們更是不敢接近,傳說那黑黑的洞口會把人吸進去的。
竹林裡已經見到零零落落的墳墓了,有些墓碑東倒西歪的,那是地底下到處橫行的竹鞭拱翻的,朱家的祖墳還在前面,就在靈古洞口不遠的地方。
“嘎嘎。”兩隻烏鴉站在荒草萋萋的墳頭上望著這邊。
“到了,這是你曾祖父的墓。”父親說著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