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十三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節,不需要愛的情歌,春十三少,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彼此很瞭解,他會喜歡她很正常。在小說中,他是一個比較直白的人物,儘管會玩點陰謀,但是隻是在工作上。我本來想把他寫成最後為了保住自己的職位而把犧牲了蔣謠,不過最後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那樣好像,整個故事就有點太熱鬧了,我希望側重點還是放在感情本身。但是我對這個人物的設定就是如此:他不是一個壞人,但是他也不會像祝嘉譯那樣去愛一個女人,甚至於,為了自己的利益,他有可能放棄他愛的女人。這是一個優秀卻又有點自私的男人,是我們平時常常會見到的男人,只不過我們大多數時候只看到了他的優秀,不會看到他的自私。至於說“秦銳”的原型,稍微猜一下的話就會知道——是那位跟丁苓婚外情的男編輯。
這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反作用形成”,因為真實意識表現出來不符合社會道德規範或引起內心焦慮,故朝相反的途徑釋放。也就是說,丁苓明白她的這段婚外戀情是一種不道德、不正當的行為,她的內心也受著煎熬,她對這段感情的焦慮表現在她寫的小說裡,就成為了一種完全相反的情形:秦銳愛蔣謠,卻得不到她。蔣謠說“你從來不是我要的那種人”,暗示著秦銳在這個故事中,是一個最徹底的失敗者。而現實中“秦銳”的原型,那位編輯先生,對丁苓來說卻恰恰是一個感情上的強者,有著她無法企及的優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丁苓是透過這種“糾枉過正”,來宣洩自己內心還殘留著的負面情緒。
再來,是“王智偉”。應該說王智偉是小說中性格最模糊,最神秘的一個人。他從故事的一開始,是以一個“惡人”的形象出現,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他慢慢變得柔軟,慢慢變得叫人不再那麼恨。當他聽說蔣謠決定離婚的時候,他要把房子留給她,還打算瞞著她一個人承受絕症的病痛。看到這種劇情,心腸再硬的人,恐怕也無法說出任何絕情苛責的話了。而且最後,他的結局也不失為一個美好的結局——至少,有人陪在他身邊,直至他死去,甚至還“多活了半年”。這樣一個本該受唾棄的角色最後卻有一個這麼好的結局——這種角色不留給作者自己的話,怎麼都說不過去!所以說,“王智偉”就是丁苓自己。她悄悄地躲在這個面目模糊的角色後面,悄悄地贖著罪。死亡,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贖罪方式,這一點,從最後“尾聲”的那一段,也能看得出來。她希望自己的所作所為能夠被原諒,被寬恕,她希望不要有人恨她。但同時,她在選擇死亡的時候,也帶著一種醜陋的報復心理——這一點,尾聲中也有描述——而呈現在小說中的話,就是蔣謠在王智偉死後還會夢到他,家裡的桌上還是放著他的相框,從這些細節就可以知道,丁苓本人是多麼渴望被曾經愛過的人記住。這恐怕是,女人感性又軟弱的心理在作祟吧。
除了這四個核心人物之外,小說中還有很多其他人物,我不想說太多,只是羅列一下,點到即止,你們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再去仔細看看:
1.小說中小樽餐館的老闆娘=現實中旅店老闆的姑媽+穿紫色和服的客人。丁苓應該是聽老闆說過關於他從姑媽那裡繼承了旅店的事,也許是在某個喝了酒有些微醺的晚上,所以她自己也不太記得了。而同時,她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老闆跟她說的那些來店裡的客人的故事,所以在小說中,她將兩者結合在一起。
2.素珍=旅店老闆。不用說,他總是能夠一針見血地點出問題所在,不造作、不扭捏,性格直白。
3.蔣柏烈=天使。蔣醫生不是“人”,或者說,這個角色跟“祝嘉譯”一樣,在現實中沒有一個具體的原型,但是卻代表著某種含義。丁苓在“尾聲”中認為地鐵的那兩道強光是天使照射在她身上的,那是一種超越自然的強大的力量,是拯救了她生命的力量。蔣醫生也是如此,他在蔣謠彷徨、無助的時候,每每都能給她最溫暖的鼓勵和勇氣,對蔣謠來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