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
柯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節,和秦始皇戀愛的正確姿勢,柯染,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韓非朝董慈點點頭,董慈壓下心裡的激動和敬仰,隨韓非坐了過去,並沒有出聲相擾。
通達,平和,睿智。
這就是荀子給董慈的印象,和她想象中一模一樣,董慈不敢相擾,便也凝神靜氣讓自己靜下心來,也同荀子老人家一樣,仔細聽下面的學子們論文辨道。
說的是前幾天魯仲連解齊聊城危難的事,剛剛發生沒多久,董慈也知道一些。
董慈也瞭解魯仲連這個人。
魯仲連口才超群,談鋒機警,是戰國末期有名的辯士,他不但能力強,品性還十分高潔,愛國、清廉、仗義,情操高尚,智勇雙全,德才兼備。
士子們也不單單是說他一個人,魯仲連不費一兵一卒義解聊城之危,恰好幾個月前名家代表人物公孫龍率弟子入燕,說服燕昭王‘偃兵’,兩人同為辯士,又在差不多的時候做了類似的事,難免就要被人拿出來比對三分。
董慈很欣賞魯仲連這個人,他和一般辯士有很大的差異,他講究實踐,他的理論為現實服務,為實事而辯,為國事而辯,並且言必行,行必果。
公孫龍則恰恰相反。
公孫龍是有名的詭辯派,他主張的哲學思想強調概念性邏輯分析,他的《堅白論》與白馬非馬論一樣,都在實物的基礎上抽離出了概念邏輯關係,石頭的顏色和軟硬程度不是同一種東西,可以單獨分離存在,白馬和馬不能一概而論……
公孫龍的理論符合辯證法中個別與一般相區別的原理,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開創性。
這很有趣,公孫龍確實是詭辯了,但他也開創了中國的邏輯思維領域,建立了邏輯學的理論體系,可惜中國歷史上多數學派更看重政治倫理知識體系,甚至並不承認這門學科,各派學子們往往以政治倫理觀念來批評公孫龍的邏輯思想,爭論起來幾乎把公孫龍的學問貶低得一文不值。
堂下這位嚴詞錚錚的學子就是了,言語間咄咄逼人,直接引用了莊子的原話,“公孫龍飾人之心,易人之意,能勝人之口,不能服人於心!”
被反駁的名家弟子辯才似乎不怎麼樣,憋了一會兒憋得臉色通紅,到底是本事不夠,口才能力比不上公孫龍本人,啞口無言之下,只得朝剛剛的青年學子一拱手,漲紅著臉坐回去了。
董慈聽得仔細,看著這一幕心說可惜了,公孫龍的名與實理論是典型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理論,他建立的理論體系與西方哲學柏拉圖理念極為相似,可兩人的地位待遇有些天差地別。
柏拉圖是震驚西方哲學界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和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並稱為希臘三賢,其地位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公孫龍就悲慘得多了,他和他的理論學說在諸子百家中一直不被接受,大部分人都很嫌棄他,地位十分尷尬。
董慈正感慨著,冷不防聽荀子溫和地問道,“吾觀小友神色,似是也知子秉此人?”
子秉是公孫龍的字。
董慈忙回道,“學生聽過一些公孫先生的事蹟。”
荀卿拂鬚頷首,目光溫和帶著鼓勵,示意她大膽談一談。
董慈坐直了些道,“公孫先生曾講過一件與孔聖人相關的事,事情是說楚王打獵的時候丟了一把弓,下人們來問要不要回去找,楚王說楚國人丟了弓,被楚國人撿去了,不必尋找,孔子聽到了就說,楚王的仁義還不夠,應該說人丟了弓,被人撿了去,不必尋找,何必特意要說楚人。”
荀卿與韓非皆是點頭,董慈心裡的緊張稍稍消散了些,接著道,“公孫先生的意思是,世人把楚人與人區別開,那白馬與馬區別開,也沒什麼錯。”
董慈講的是一段辨道的舊事。
孔子的學生孔穿去找公孫龍辨道,企圖讓公孫龍放棄白馬非馬的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